
指詩文中對仗工整、貼切。 元 吳師道 《吳禮部詩話》:“世稱 宋 詩人句律流麗,必曰 陳簡齋 ;對偶工切,必曰 陸放翁 。” 朱自清 《古詩十九首釋》:“ 東漢 文體,受辭賦的影響,不但趨向骈偶,并且趨向工切。”
“工切”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用于文學領域,特指詩文中對仗工整且貼切的表達方式。以下是詳細解釋:
“工切”由“工”和“切”組成:
多用于古代文學批評,尤其是評價骈文、律詩等講究對仗的文體。例如:
“工切”是古代文學批評的重要術語,體現了漢語詩文對形式美與内容精準性的雙重追求。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吳禮部詩話》或朱自清相關論述。
《工切》是一個成語,意指辦理某項工作時,不能很好地把握時間和進度,結果難以如期完成。
《工切》是由“工”和“切”兩個字組成的。其中,“工”是漢字的基本部首之一,表示工作、職業等含義;“切”是指劈開、劃分。
“工”的筆畫數為3畫,“切”的筆畫數為6畫。
《工切》一詞可以追溯到《鄭谷傳·鄭昭公問》中的記載,形容工作中無法安排得當,導緻任務不能順利完成。
在繁體中,《工切》用繁體字“工切”來表示。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沒有具體的《工切》的寫法,因為成語的書寫形式一般在宋代以後才開始規範化。
1. 他時間管理不善,總是工切,導緻經常加班。
2. 如果不好好組織任務,就容易陷入工切的困境。
1. 工作切合:指工作内容與實際需求緊密相結合。
2. 工切不合:指工作安排不當,不符合實際需求。
3. 隨心所切:指按照個人的興趣和意願隨意處理事務。
無計劃、無條理
有條理、有計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