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抒發憤懑。《楚辭·嚴忌<哀時命>》:“願舒志而抽馮兮,庸詎知其吉兇?” 王逸 注:“馮,一作憑,一作懣,一作愁。” 洪興祖 補注:“馮,音憑,亦音憤。”
"抽馮"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主要見于先秦文獻,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與古籍注疏進行解讀。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釋義進行說明:
詞義解析
"抽"本義為引出、抒發(如《說文解字》:"抽,引也");"馮"(音píng)通"憑",意為憤懑、郁結(《楚辭·九章》王逸注:"馮,憤懑也")。故"抽馮"可解作抒發内心的憤懑郁結,常見于描述情感宣洩的語境。
來源:《楚辭章句》《說文解字注》
修辭特征
該詞屬連動式複合詞,通過動作("抽")與狀态("馮")的結合,強化情感表達的動态過程,多見于楚辭體詩歌。
來源:王力《古代漢語》
《楚辭·九章·思美人》
"申旦以舒中情兮,志沉菀而莫達……獨茕茕而南行兮,思彭鹹之故也。抽馮而矯憤兮,心怛傷而憺憺。"
- 王逸注:"馮,一作憤。言己欲抽拔憤懑之心。"(《楚辭章句》)
- 洪興祖補注:"馮,音憑。憤滿也。"(《楚辭補注》)
來源:《楚辭》三家注本
清代學者考辨
戴震《屈原賦注》指出:"抽馮,謂抒其憤懑",強調其情感宣洩義;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進一步考證"馮"通"憑",表"懑"義。
來源:清代樸學著作
《漢語大詞典》(第6卷)
收錄"抽馮"詞條,釋為:"抒發憤懑。馮,憤懑。"引《楚辭·九章》為例證。
來源:《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辭源》(修訂本)
釋義:"排除憤懑。抽,引除;馮,憤懑。"并标注其古音讀法(馮:並母蒸韻)。
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
湯炳正《楚辭今注》提出:"抽馮"與"矯憤"為對文,均指通過藝術表達(如詩歌)轉化内心郁結,體現了屈原"發憤抒情"的創作觀。
來源:湯炳正《楚辭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綜合結論:"抽馮"為上古漢語複合詞,核心語義為抒發、排解内心的憤懑之情,屬楚辭特有的情感表達詞彙,後世多見于仿古文體。其釋義需依托《楚辭》文本及曆代注疏,現代權威辭書亦以經典文獻為據。
“抽馮”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或不同注家的解釋,可參考《楚辭》相關注釋文獻(如王逸注、洪興祖補注)。
謗累畢鉢羅春幡打點大公報玳瑁班淡妝釣位嫡派東鄉敦仁耳門風海風級腹笥各養的各疼顧睇過語海東華池畫栱畫輪車皇木鬟腳葭葦節令靜嘉幾頭酒掘閲鞠稚舉衆空誕酪粥麗顔慢傲門教末塗難星内心裡譜曲峭正齊後瘧起土讓路三天竺散戲掃房騷經聲叉蝕剝市步綏理瑣聒統帶頽唆往謝五秀纖華枭羣習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