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燔燎的意思、燔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燔燎的解釋

亦作“ 燔尞 ”。1.燒柴祭天。《禮記·郊特牲》:“取膟膋燔燎升首,報陽也。”《漢書·郊祀志下》:“天用牲左,及黍稷燔尞南郊;墬用牲右,及黍稷瘞於北郊。”《宋史·樂志十》:“燔燎具揚,禮儀既備。” 清 方苞 《聖主躬耕耤田頌》之一:“升中燔燎,薦以蕭茅。”

(2).謂酷熱如焚。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象數一》:“大暑燔燎,螟蝗為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燔燎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主要包含兩層含義:

  1. 字義分解

    • 燔(fán):本義為焚燒,特指古代祭祀時焚燒祭品以達神明。《說文解字》釋為“燒也”,如“燔柴”即焚燒薪柴以祭天。
    • 燎(liáo/liǎo):原指延燒、大火,後引申為焚燒祭品的行為,如《詩經·小雅》中“燎之方揚”描述火勢旺盛的祭祀場景。

      二字連用,強調焚燒祭品以通神的儀式性行為。

  2. 古代祭祀中的具體應用

    燔燎是周代以降的重要祭禮,屬“禋祀”範疇,常見于祭天、祭祖儀式。例如:

    • 燔柴祭天:将玉帛、犧牲等置于柴堆焚燒,煙氣上升象征通達天神,《禮記·祭法》記載“燔柴于泰壇,祭天也”。
    • 燎祭驅邪:焚燒祭品以祛除災厄,如《周禮》提及“以禬禮哀圍敗,以禬禮哀禍災”時行燎祭。
  3. 文化衍申與文獻例證

    • 《詩經·大雅·生民》中“載燔載烈,以興嗣歲”描述周人焚燒祭品祈求豐年。
    • 漢代鄭玄注《禮記》時強調“燔燎取膻芗,報陽也”,體現其溝通天地陰陽的哲學意義。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燔燎”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燒柴祭天
    指古代祭祀儀式中焚燒柴木以告祭上天。例如《禮記·郊特牲》記載:“取膟膋燔燎升首,報陽也”。這一儀式常用于郊祀等重大典禮,通過焚燒祭品(如牲畜、黍稷等)表達對天地的敬畏。

  2. 酷熱如焚
    引申為形容天氣或環境極其炎熱,如同被烈火炙烤。宋代沈括《夢溪筆談》中提到:“大暑燔燎,螟蝗為災”。


二、古籍與用法


三、發音與結構

如需進一步了解祭祀禮儀或古籍原文,可參考《禮記》《夢溪筆談》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奧姑北泉避嫌駁複不磨鬯然怊惆從聲磋磨刀山火海度道飛馳鳳采鸾章馮歡券鳳女凫趨共政夯歌閧聚烘爐黃縠揮袖混入弧室疆土簡憲嚼腭捶床井泉金匏鞫報開濬刊行老友聆聆六跸龍舉雲興落簪面油内臧尼居绮幔清氛阮囊羞澀社稿繩紋深山窮谷攝追石欄受暑私簿四叔隨車夏雨貪名逐利梯接題名屠坊尪驽煨塵笑啞啞笑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