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謗詞的意思、謗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謗詞的解釋

(1).指責的言詞。

(2).毀謗之詞。 秦牧 《長街燈語·讀長篇曆史小說<李自成>》:“曆代史書上的謗詞就更駭人聽聞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謗詞(bàng cí)指诽謗、中傷他人的言辭,具有貶義色彩。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核心含義

    指惡意編造或傳播的、損害他人名譽的言論。例如:“他因遭人散布謗詞而名譽受損。”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45頁。

  2. 構詞解析

    • 謗:本義為公開指責過失(《說文解字》:“謗,毀也”),後引申為惡意诋毀。
    • 詞:指語句、言論。二者結合強調“以言辭實施诽謗”的行為本質。

      來源: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年,第32頁。


二、語義演變與用法

  1. 曆史語境

    古代文獻中“謗詞”多與政治誣陷相關。如《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載:“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其中“謗”即指诽謗之詞。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史記》,1959年。

  2. 現代用法

    當代多用于法律及社會語境,如“網絡謗詞”“侵害名譽權”等,強調言辭的違法性與危害性。

    來源:《法律語言學導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3年。


三、權威文獻佐證

  1. 《漢語大詞典》釋義

    “謗詞:诽謗之言。明沈德符《野獲編》:‘謗詞流傳,至污衊宮闱。’”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10卷第112頁。

  2. 語言學界定

    謗詞屬于“貶義言語行為”,需滿足三要素:虛假性、傳播性、損害意圖(語用學範疇)。

    來源: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商務印書館,1980年,第501頁。

網絡擴展解釋

"謗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通過以下結構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由"謗"和"詞"構成的雙音節詞,指代具有诽謗性質的言辭。根據權威字典解釋:

二、雙重含義

  1. 指責性言辭:中性語境下可指基于事實的批評言論
  2. 惡意诽謗:更常見的用法特指捏造事實的诋毀之語

三、應用場景

四、相關擴展 近義詞:诽謗、诋毀、中傷
反義詞:贊詞、美言、褒揚

建議在正式場合使用時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傾向,避免歧義。該詞屬于書面語範疇,日常口語中較少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邦道襃錫飽揚背流鄙質不慭蒼溟辭職帶刺釣船東方動手東營市短趁對號噸浬蠹葉伏闇耕壟怪羽挂鏡線宏達畫命皇竹繳還桀猾接應進扼搢紳先生九春孔林吝惜隴客玫瑰樹曩時扭力偏棄牆有耳樵米起攢屈然讓價攘擾人面鬼心日輪設隘史君子霜谿庶彙私鹽碎碧田扇同垂不朽讬貿讬軀托僞文牒鹹海閑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