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的意思、方志的详细解释
方志的解释
[local chronicles;local records] 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有全国性的总志和地方性的州郡府县制两类。总志如《山海经》、《大清一统志》。以省为单位的方志称“通志”,如《山西通志》,元以后著名的乡镇、寺观、山川也多有志,如《南浔志》、《灵隐寺志》。方志分门别类,取材宏富,是研究历史及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详细解释
见“ 方志 ”。
(1).亦作“ 方誌 ”。记录四方风俗、物产、舆地以及故事传说等的簿册。《周礼·地官·诵训》:“掌道方志,以詔观事。” 郑玄 注:“説四方所识久远之事以告王。”《后汉书·西域传论》:“至於佛道神化,兴自 身毒 ,而二 汉 方志莫有称焉。”《文选·左思<吴都赋>》:“方志所辨,中州所羡。” 张铣 注:“方志谓四方物土所记録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余以 永平 中,蒙除 鲁阳 太守,会上臺下列山川图,以方誌参差,遂令寻其源流。”
(2).详细记载一地的地理、沿革、风俗、教育、物产、人物、名胜、古迹以及诗文、著作等的史志。方志分门别类,取材丰富,为研究历史,特别是地方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全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收录我国历代方志八千二百馀种,每种注明卷数、版本、纂修者及藏书单位,可参阅。
词语分解
- 方的解释 方 ā 四个角都是暗乃谋咝位蛄雒娑际侵苯撬谋咝蔚牧⑻澹骸模ㄒ喑啤胺阶印保!邸 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方根。平方。开方。 人的品行端正:方正。方直。 一边或一面:方向。方面。 地区,地域:地方。
- 志的解释 志 ì 意向:志愿。志气。志趣(志向和兴趣)。志士(有坚决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志学。 记,记在心里:志喜。志哀。永志不忘。 记号:标志。 记载的文字:杂志。志怪(记载怪异的事)。 称轻重,量长短、多
专业解析
方志,又称地方志,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系统记述特定行政区域或特定领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文献体裁。其核心含义可从汉语词典角度并结合其文化内涵阐释如下:
-
基本定义与核心含义:
- 方:指地方、区域、地域。
- 志:指记载、记述、记录。“志”通“誌”,意为记录、记住。
- 合义:方志即“关于地方情况的记录”,是全面、系统、客观地记载某一特定地区(如省、府、州、县、乡、镇、山、水等)在一定时期内自然地理、历史沿革、政治军事、经济物产、文化教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人物事迹等各方面情况的资料性著述。
-
编纂特点与性质:
- 地域性:其记述范围有明确的地域界限,是特定空间内的“百科全书”。
- 综合性: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科技、人物、风俗等各个领域,具有“一方之全史”的性质。
- 连续性:地方志的编修具有延续性,历代相承,不断续修,以保存历史脉络和反映时代变迁。
- 资料性:以客观记述为主,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 官方性(传统上):历史上,地方志多由地方政府主持编修,具有官方背景和权威性。
-
学术价值与功能:
- 存史: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地方史料,是研究中国历史、地理、社会、文化不可或缺的基础文献。
- 资治:为地方治理提供历史借鉴和现实依据,所谓“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
- 教化:记载地方先贤事迹、优良文化传统,起到教育民众、传承文明的作用。
引用参考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6).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权威汉语词典定义) [可参考商务印书馆官网相关介绍:http://www.cp.com.cn/book/7f0b8c0f-2.html]
- 夏征农, 陈至立 主编. (2009). 《辞海》(第六版彩图本). 上海辞书出版社. (对“方志”性质、特点、价值的详细阐释) [可参考上海辞书出版社官网或在线辞书数据库]
- 许慎 撰, 段玉裁 注. (1981). 《说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对“方”、“志”字源的解释) [可参考中华书局或上海古籍出版社相关版本信息,或权威古籍数据库如“中国基本古籍库”]
网络扩展解释
方志,又称地方志或志书,是系统记录特定地区自然、社会、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文献,具有以下核心内涵和特点:
一、定义与性质
方志以行政区划为记述单位,内容涵盖自然地理(如山川河流)、人文地理(如风俗文化)和经济地理(如产业分布)三大领域。其本质为“资料性著述”,既非单纯历史编纂,也非文学创作,而是以全面性、系统性和客观性为特征的地方百科全书。
二、分类体系
-
层级分类
- 国家总志:如《大元一统志》《大明一统志》
- 省级通志:如《湖北通志》《山西通志》
- 地方专志:包括府志(如《苏州府志》)、县志(如《灵隐寺志》)及乡镇志(如《南浔志》)
-
内容分类
分为全面记述的“总志”与聚焦特定领域的“专志”(如水利志、人物志)。
三、历史演变
- 起源:萌芽于周代,《周礼》最早记载“方志”一词
- 发展:秦汉出现地记雏形,隋唐盛行图经,宋代定型为成熟方志体例
- 代表作:唐代《元和郡县图志》是现存最早全国性总志
四、核心功能
- 存史:系统保存地方自然与社会变迁的第一手资料
- 资政:为政策制定提供历史依据和地情参考
- 教化:传承地域文化,维系地方认同
五、显著特点
- 横排竖写:按事物性质横向分类,纵向记述发展脉络
- 地域专属:严格限定特定行政区划范围
- 连续编修:同一地区往往每隔数十年续修新版
注:需注意部分非权威资料(如)将方志误释为家族文献,此说法缺乏普遍依据。
别人正在浏览...
安穷百绪磅磕薄俗春风倒帐东睃西望蹲跠岗楼涸辙之鲋火气性艰屯胶舟嘉世积涝金蝉计旌典井户劲旅柯斧匡衡凿壁类草两石弓敛毫隶书流猋漫远面包圈鸣琴苹果篮子静物画蒲稍啓蒙犬马之恋屈産去来群书睿曲三大礼三青子涉外双拽头説喈邃穆堂基桃根桃叶腾还天録挑敌頽瘁推奬未了因诿误五马浮江乌藤相尤献纳函先务先茔霄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