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書·律曆志上》:“至治之世,天地之氣合以生風;天地之風氣正,十二律正。” 顔師古 注引 孟康 曰:“律得風氣而成聲,風和乃律調也。”後因以“律風”指和風。《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五·唐祀圓丘樂章》:“爛雲普洽,律風無外。”
“律風”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本義
指“和風”,即溫風。這一含義出自《漢書·律曆志上》的記載:“天地之風氣正,十二律正。”顔師古注引孟康解釋為“律得風氣而成聲,風和乃律調也”,說明自然界的和諧之風與音律相關。
文學引用
在《樂府詩集·唐祀圓丘樂章》中,有“爛雲普洽,律風無外”的表述,進一步印證其作為自然現象的意象。
法律與紀律
現代語境中,“律”指法律或規則,“風”指風氣,組合後引申為“法紀嚴明的社會風氣”,常用于形容司法機構、軍隊等強調紀律的領域。
人名寓意
作為名字時,“律”象征約束、音律,“風”則指風度或自然界的風,整體寓意自律與灑脫并存。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漢書》典籍、現代詞典及姓名學資料)
律風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法令條文的風格或文筆。它表示法律文件中使用的語言風格,以及法律文件的文體和表達方式。
律風由兩個部首組成,律(彳部+聿部)和風(風部)。它的總筆畫數是11畫。
律風這個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律指的是法律、條例,風表示詞風、文風。通過結合這兩個詞,形成了律風這個新詞。
律風的繁體寫法為「律風」。
在古時候,律風的寫法可能與現在略有差異。比如,律有時候可能被寫作「良」。風的古代寫法比較多樣,例如可以寫作「風」。
1. 這份法律文件的律風很莊重,用詞嚴謹、精準。
2. 維護法律的律風,是司法工作者的基本素養。
律風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形成新的詞語,比如:
1. 法律律風
2. 條例律風
3. 憲法律風
與律風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文風
2. 話語風格
3. 表達方式
與律風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風格不當
2. 文字混亂
3. 不規範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