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全獻出。《舊唐書·張玄素傳》:“人君之禦臣下也,禮義以導之,惠澤以驅之,使其負戴玄天,罄輸臣節。”《舊唐書·韋臯傳》:“人臣之分,知無不為,願上答眷私,罄輸肝鬲。”
“罄輸”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ìng shū,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需結合來源具體分析:
古典文獻中的含義
根據《舊唐書》的引用(如張玄素傳、韋臯傳),其原意是“完全獻出”,常用于描述臣子對君主的忠誠或竭力奉獻。例如“罄輸臣節”指毫無保留地履行臣子的職責,“罄輸肝鬲”比喻傾盡肺腑之言。
現代引申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徹底失敗、毫無還手之力”,強調在競争或較量中的慘敗結局。這種用法可能源于對“罄”(耗盡)和“輸”(失利)的拆分理解,屬于詞義的擴展或演變。
使用場景辨析
争議與建議
由于古典文獻和現代解釋存在差異,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若引用古籍,應以“完全獻出”為準;若用于日常表達,需根據受衆熟悉度選擇釋義,并適當說明來源以避免歧義。
更多完整例句可參考《舊唐書》相關篇章(如張玄素傳、韋臯傳)。
罄輸是一個漢語詞彙,由“罄”和“輸”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罄(月首,共13畫)、輸(亻首,共10畫)。
來源:罄輸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十二年》一書中。其中,“罄”的意思是盡盡,沒有任何剩餘,表示達到極限;“輸”的意思是失敗,不勝利。結合在一起,表示徹底失敗,輸得一無所有。
繁體:擎輸(注:此為“罄輸”的繁體寫法,按發音拆分為擎(qíng)和輸,含義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 “罄”在古代文字中有多種寫法,如甪、氫、段等,寫法各異,但意義相同。
- “輸”在古代文字中有多種寫法,如铄、省等,也是根據不同的字形演變而來。
例句:
- 他在比賽中完全投入,罄輸于對手。
- 這次商貿談判,我們不想再罄輸給競争對手。
組詞:罄然(形容心中空靈、萬念俱灰的感覺)、輸掉(失敗,被對手戰勝),敗北(失去戰鬥或競争中的勝利)。
近義詞:潰敗、戰敗、失利。
反義詞:勝利、戰勝、成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