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敷佑的意思、敷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敷佑的解釋

見“ 敷佑 ”。


亦作“ 敷祐 ”。謂敷布德澤以佑助百姓。《書·金縢》:“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 孔 傳:“汝元孫受命于天庭為天子,布其德教,以佑助四方。”一說,猶遍有。 周秉鈞 易解:“敷,徧也。佑,讀為有……此言 武王 新見命于上帝,徧有四方。” 晉 傅玄 《晉四廂樂歌·上壽酒歌》:“敷佑四方,如日之升。自天降祚,元吉有徵。” 宋 司馬光 《交趾獻奇獸賦》:“於是三光澄清,萬靈敷佑,風雨時若,百穀豐茂。”《金史·樂志下》:“敷祐億年,邦家之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敷佑,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廣布庇佑、普遍護助,多用于描述上天或神明對下民的恩澤與保護,帶有莊嚴、神聖的語境色彩。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


一、字義分解與構詞解析

    • 本義為“布施、散布”,《說文解字》釋:“(敷),施也。”引申為廣泛覆蓋、普遍施予。
    • 例:《尚書·舜典》"敷奏以言",孔傳:“敷,陳也。”

      來源:《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影印本。

    • 本義為“輔助、庇護”,《說文解字》:"佑,助也。" 特指神明或天道的庇佑。
    • 例:《周易·大有》"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

敷佑為同義複合詞,強調自上而下、廣泛而宏大的護持力量,多見于先秦典籍。


二、經典文獻用例與釋義

  1. 《尚書·金縢》

    "敷佑四方,用能定爾子孫于下地。"

    • 釋義:指周武王承天命廣施庇佑,安定四方疆土,福澤子孫。

      來源:中華書局《尚書正義》點校本。

  2. 《詩經·周頌·昊天有成命》鄭玄箋

    "昊天有成命,二後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

    • 鄭玄注:"敷佑四方,廣施德教。"

      來源:《毛詩傳箋》中華書局,2015年。

  3. 《漢書·郊祀志》

    "天敷佑下民,誕受多方。"

    • 顔師古注:"敷,布也;佑,助也。言天布佑助下民。"

      來源:《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敷佑:fū yòu

    釋義:普遍庇佑。多指上天或神明降福。

    例證:《宋史·樂志》"神其敷佑,福我穰穰。"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年。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敷佑:廣布福佑。

    注:屬書面雅語,具莊重色彩,今罕用。

    來源:2003年版,第398頁。


四、語義演變與同源詞


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2013年。
  2.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年。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3年。
  4. 《尚書正義》,中華書局,2012年。
  5. 《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2007年。

網絡擴展解釋

“敷佑”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主要見于《尚書》等古代文獻,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核心含義
    指統治者通過施行德政來護佑百姓,常被解釋為“敷布德澤以佑助百姓”。例如《尚書·金縢》載:“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孔安國注解為周武王受天命後廣施德教以輔助天下。

  2. 詞形變體
    亦寫作“敷祐”,如晉代傅玄在樂歌中提及“敷佑四方,如日之升”,宋代司馬光也使用該詞形容君王德政。

二、學術觀點差異

三、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君主或聖賢通過施行仁政來保護百姓,具有鮮明的政治和倫理色彩,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

四、補充說明

該詞在《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中均有收錄,但需注意其語境多與天命、德政相關,不宜用于現代日常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案脈八卦衣北宮子布衣之交裁椷岑蔚長忽澄辨吃大戶吃肥重頭戲初生犢兒不怕虎存折貸命呆人大審調夷鬥粟尺布獨逝泛溢分然訃車覆颠改稽各安生理果隋漢元诃陵樽家政看候跨籍曠阙琅書累犯罹難鱗鬐陸吾門檻稅渺綿民獻蜜燭末座難上難,難上加難配置漂鹵撲花黔驢之技虬樓亮槅秋末聲價倍增師師手訊絲柳歲寒松柏頹萎退謝讬陀王弓媦壻鄉土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