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胞中有三組以上染色體的個體。如一個個體有n個染色體,1n是單倍體,2n是二倍體,3n是三倍體,餘類推。3n以上稱為“多倍體”。被子植物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多倍體。用秋水仙堿等處理植物,可使細胞内染色體加倍,進行多倍體育種。
多倍體是生物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具體解釋如下:
多倍體指體細胞中含有三個或三個以上染色體組的個體。例如,普通二倍體小麥(2n=14)的染色體加倍後會形成四倍體(4n=28)。在被子植物中,至少有三分之一屬于多倍體。
同源多倍體
染色體組來源于同一物種的加倍,如通過秋水仙堿處理使馬鈴薯染色體加倍形成的四倍體。
異源多倍體
染色體組來源于不同物種的雜交,如普通小麥(六倍體)是由二倍體野生小麥與四倍體栽培小麥雜交形成的。
多倍體通常表現為器官巨大化(如四倍體葡萄果實更大)、抗逆性增強等特點。但三倍體往往不育,如無籽西瓜。
在農業生産中,多倍體育種可顯著提升作物産量和品質。例如:
注:人類屬于二倍體生物(2n=46),與多倍體形成對比。更多完整信息可參考生物學專業教材或百科資料。
《多倍體》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生物體具有三倍或更多倍性的狀态。在生物學中,一般将多倍體用來描述染色體數量超過二倍體,即有3個或3個以上染色體組的生物體。
《多倍體》由部首“夕”和“人”組成。其中,“夕”部表示“夜晚”的意思,而“人”部表示人類。總共需要6畫描繪出《多倍體》這個詞。
《多倍體》一詞源于現代漢語,沒有确切的古代典籍記載。它屬于現代漢語的詞彙,用于描述生物學概念。在繁體漢字中,可以寫作「多倍體」。
由于《多倍體》是現代漢語詞彙,沒有古代漢字的寫法。所以在古時候,我們并不會用漢字來表達這個概念。
1. 這種植物是一種三倍體,具有比常規植物更多的染色體。
2. 種群的多倍體性質對其進化和適應性有着重要影響。
1. 多倍性:指的是多個性狀、特征的狀态。
2. 複倍體:指染色體數量是普通二倍體的兩倍的生物體。
1. 倍性:具有倍數關系的性狀、特征。
2. 超倍體:指染色體數量超過二倍體的生物體。
2. 單倍體:指染色體數量僅為二倍體的生物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