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寶珠的一種。一說,似珠的石。《南史·夷貊傳上·扶南國》:“﹝ 扶南國 ﹞獻火齊珠。”《急就篇》卷三“係臂琅玕虎魄龍” 唐 顔師古 注:“琅玕,火齊珠也。一曰:石之似珠者也。” 沉宗畸 《題高麗闵王妃遺像》詩:“火齊珠懸玳瑁牀,水沉香爇鴛鴦被。”
(2).琉璃的别名。《太平禦覽》卷八○八引 晉 呂靜 《韻集》:“琉璃,火齊珠也。”
“火齊珠”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釋義:
寶珠或似珠的礦石
根據《南史·夷貊傳上·扶南國》記載,扶南國曾向中國進獻“火齊珠”。唐代顔師古在《急就篇》注釋中提到,琅玕(一種玉石)即火齊珠,并補充說它可能是“石之似珠者”。這表明火齊珠可能指天然形成的珠狀寶石或礦石。
琉璃的别名
晉代呂靜在《韻集》中将琉璃直接稱為火齊珠,說明古代可能将人工燒制的琉璃制品也歸入此類名稱。
“火齊珠”的經典釋義更傾向于實物描述(寶珠/礦石或琉璃),而比喻義需謹慎采用。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南史》《急就篇》等古籍原文。
《火齊珠》是一個古漢語詞語,指的是一顆被烤熱的珠寶。
《火齊珠》的拆分部首是火字的火部,它的筆畫數為四畫。
齊字的拆分部首是齊部,它的筆畫數為十畫。
珠字的拆分部首是王部,它的筆畫數為十一畫。
《火齊珠》一詞來源于古代文學作品中的描寫,描述了一顆被烤得發燙的珠寶。
在繁體字中,《火齊珠》的寫法為「火齊珠」。
在古代,「火齊珠」這個詞的寫法可能存在一些變化。
1. 火齊珠在明亮的燈光下閃耀着美麗的光芒。
2. 老人從袋子裡拿出一顆火齊珠,遞給小女孩。
組詞:火珠、齊火、火熱、珠寶、火光等。
近義詞:熱珠、熾齊、火焰珠等。
反義詞:冰齊珠、水齊珠、寒珠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