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中有三组以上染色体的个体。如一个个体有n个染色体,1n是单倍体,2n是二倍体,3n是三倍体,余类推。3n以上称为“多倍体”。被子植物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多倍体。用秋水仙碱等处理植物,可使细胞内染色体加倍,进行多倍体育种。
多倍体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具体解释如下:
多倍体指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例如,普通二倍体小麦(2n=14)的染色体加倍后会形成四倍体(4n=28)。在被子植物中,至少有三分之一属于多倍体。
同源多倍体
染色体组来源于同一物种的加倍,如通过秋水仙碱处理使马铃薯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四倍体。
异源多倍体
染色体组来源于不同物种的杂交,如普通小麦(六倍体)是由二倍体野生小麦与四倍体栽培小麦杂交形成的。
多倍体通常表现为器官巨大化(如四倍体葡萄果实更大)、抗逆性增强等特点。但三倍体往往不育,如无籽西瓜。
在农业生产中,多倍体育种可显著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例如:
注:人类属于二倍体生物(2n=46),与多倍体形成对比。更多完整信息可参考生物学专业教材或百科资料。
《多倍体》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生物体具有三倍或更多倍性的状态。在生物学中,一般将多倍体用来描述染色体数量超过二倍体,即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体。
《多倍体》由部首“夕”和“人”组成。其中,“夕”部表示“夜晚”的意思,而“人”部表示人类。总共需要6画描绘出《多倍体》这个词。
《多倍体》一词源于现代汉语,没有确切的古代典籍记载。它属于现代汉语的词汇,用于描述生物学概念。在繁体汉字中,可以写作「多倍體」。
由于《多倍体》是现代汉语词汇,没有古代汉字的写法。所以在古时候,我们并不会用汉字来表达这个概念。
1. 这种植物是一种三倍体,具有比常规植物更多的染色体。
2. 种群的多倍体性质对其进化和适应性有着重要影响。
1. 多倍性:指的是多个性状、特征的状态。
2. 复倍体:指染色体数量是普通二倍体的两倍的生物体。
1. 倍性:具有倍数关系的性状、特征。
2. 超倍体:指染色体数量超过二倍体的生物体。
2. 单倍体:指染色体数量仅为二倍体的生物体。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