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話直爽,沒有隱曲。 宋 蘇轼 《故龍圖閣學士滕公墓志銘》:“ 韓忠彥 使 契丹 , 楊興公 迎勞,問公所在,且曰:‘ 滕公 可謂開口見心矣。’”《朱子語類》卷十九:“聖人説話,開口見心,必不隻説半截,藏着半截。”亦作“ 開口見膽 ”。 宋 宗紹 《無門關·趙州洗缽》:“ 趙州 開口見膽,露出心肝。”《陸象山語錄》卷上:“吾於百衆人前開口見膽。”
“開口見心”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指說話直爽坦率,毫無隱藏或拐彎抹角。形容人性格坦誠,表達直接。
如:“他是一個開口見心的人,從不拐彎抹角。”
若需進一步了解不同典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朱熹《朱子語類》或蘇轼文集等文獻來源。
《開口見心》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說話直接深入人心,表達準确到位,讓人一聽即明白。下面我們來逐一分析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開口見心》由兩個漢字組成。第一個字是“開”,由“口”部和“開”筆畫組成。第二個字是“心”,由“心”部和“心”筆畫組成。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論語·季氏》一章中:“孔子曰:‘由,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後來,人們将這句話轉化為成語,即“開口見心”,用來形容說話直截了當,表達真實的内心想法。
《開口見心》的繁體寫法為「開口見心」。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開口見心》的古字寫法為「開口見芯」,使用了與現代漢字略有不同的字形。
他總是能夠開口見心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不拐彎抹角。
開門見山、開場白、開誠布公
直言不諱、言之鑿鑿、言辭犀利
含糊其詞、拐彎抹角、不明不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