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遁甲神。 明 陶宗儀 《辍耕錄·遁母》:“母以語 戴 。答曰:‘適某祭遁神,遂緻此耳。遁母見,某必不久於人世矣。’”參見“ 遁甲神 ”。
“遁神”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含義,需結合文獻和現代用法綜合理解:
基本含義:指神靈逃避或隱匿,引申為形容人或事物突然消失、逃避責任的行為。
使用場景:
原始含義:即“遁甲神”,與古代術數“奇門遁甲”相關,指通過遁甲術召喚或祭祀的神靈。
文獻例證:明代陶宗儀《辍耕錄·遁母》記載,有人因祭祀遁神引發異象,認為此舉可能招緻災禍(“適某祭遁神,遂緻此耳”)。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若涉及古籍或玄學術數,偏向“遁甲神”解釋;日常使用則多指向逃避行為。
「遁神」是一個漢字詞語,含有貶義,用于描述一個人逃避實際、逃避責任或迫使他人接受自己的行為的行為。拆分部首為「辶」和「示」,其中「辶」是表示走的部首,「示」是表示動作的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3畫。
「遁神」的來源相傳與一個古代神話故事相關,古人認為某些神祗有一個能力,可以迅速遁離的方法,避免受到世人的嫉妒和威脅。因此,「遁神」被用來形容一個人故意逃避現實和責任的行為。
在繁體字中,「遁神」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沒有改變。
在古時候,「遁神」這個詞的寫法略有不同。根據《說文解字》的解釋,它的字形為「辶礻」,其中「辶」表示遁離或逃避,「礻」可以解釋為神像。這個寫法強調了遁離神靈的含義。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整天逃避自己的責任,真是一個遁神。
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遁世」(逃離世俗)、「遁形」(逃避形勢)以及「遁入空門」(指男子出家)。與「遁神」相近的詞語有「逃避」、「躲避」和「逃脫」等。反義詞可以是「勇敢」、「堅強」和「坦然」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