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帛的意思、大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帛的解釋

(1).古白布冠。《禮記·玉藻》:“大帛不緌。” 鄭玄 注:“帛,當為白,聲之誤也。大帛,謂白布冠也。”

(2).粗絲織成的厚帛。《周書·明帝紀》:“朕禀生儉素,非能力行菲薄,每寝大布之被,服大帛之衣。”

(3).指古代行聘問之禮時使者所用的旃。即純赤色曲柄旗。 南朝 陳 徐陵 《報尹義尚書》:“伊昔 梁朝 ,共奉嘉聘。張此大帛,處彼高閎。” 吳兆宜 注:“《周官·司常》:通帛為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大帛”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其具體解釋需結合不同曆史文獻和語境:

  1. 古白布冠
    指古代喪禮中所用的白色布冠。據《禮記·玉藻》記載:“大帛不緌”,鄭玄注解“大帛”為白布冠,是禮制中特定場合的服飾象征。

  2. 粗絲織成的厚帛
    指一種由粗絲制成的厚實織物,常用于簡樸的服飾或生活用品。如《周書·明帝紀》提到帝王以“大帛之衣”體現節儉。

  3. 赤色曲柄旗(旃)
    古代聘問禮儀中使者使用的純赤色曲柄旗,象征禮儀規格。《報尹義尚書》中“張此大帛”即指此類儀仗。


補充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禮記》《周書》等典籍及權威考據,可根據具體文獻進一步查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帛(dà bó)這個詞,是指“絲綢”的意思。它由兩個部首構成,分别是“大”和“巾”,其中“大”表示大小、重要性,而“巾”表示布料。大帛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青銅器文化,而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大帛」。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大帛的字形略有變化。在篆書時期,它的字形為「大㸡」,而在隸書時期,則變為「大巾」。這些變化體現了中國文字書寫的曆史和演變過程。 以下是一些使用大帛的例句: 1. 她穿着一身華麗的大帛服裝,顯得十分優雅。 2. 這座宮殿的牆壁上挂滿了色彩斑斓的大帛。 3. 我們可以從曆史遺迹中了解到大帛在古代的重要地位。 除了大帛,還有一些與之相關的詞彙。例如,組詞有「彩帛」(指色彩斑斓的絲綢)和「絲帛」(指絲綢)等。而大帛的近義詞可以是「錦緞」(指繡花絲綢)和「絲綢」,相反,沒有明确的反義詞與大帛相關。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