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笃疾的意思、笃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笃疾的解釋

(1).重病。《後漢書·張楷傳》:“ 建和 三年,下詔安車備禮聘之,﹝ 張楷 ﹞辭以篤疾不行。”《太平廣記》卷七引 晉 葛洪 《神仙傳·李八百》:“卿為吾家使者,勤苦歷年,常得篤疾,吾取醫欲令卿愈。”

(2).不治之病。 晉 葛洪 《抱樸子·道意》:“況年壽難獲於令名,篤疾難除於愆責。”《元典章·吏部六·儒吏》:“勒醫工某,驗得某人兩手脈證,元因風邪傳入心經,緻使精神恍惚,喜怒悲樂不常,言語訛亂,不别親疎,已成篤疾,久遠不堪醫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笃疾”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深度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代嚴重且難以治愈的疾病。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笃”在此處表“深重、頑固”之義,“疾”則為“疾病”統稱,合稱表示“病勢危重、難以康複的病症”。該詞最早可追溯至漢代文獻,如《漢書·藝文志》中記載“笃疾”為醫家重點研究的疑難重症。

在傳統法律語境中,“笃疾”具有特定界定。例如《唐律疏議》将“笃疾”定義為導緻肢體殘損或器官功能喪失的傷病,如失明、斷肢等,并以此作為量刑标準之一。此概念與“廢疾”(身體功能部分喪失)形成程度區分,兩者在《清會典》等典籍中常并列出現。

現代權威辭書《現代漢語詞典》補充說明,“笃疾”除指生理疾病外,亦引申形容難以根除的社會弊端,但在當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語及專業領域。需要注意的是,當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已采用更精确的醫學鑒定标準,故“笃疾”作為法律術語的使用頻率有所降低,但在醫史文獻及古籍研究中仍屬常見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

“笃疾”是漢語中一個曆史悠久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重病:指病情嚴重、難以康複的疾病。如《後漢書·張楷傳》記載張楷因患笃疾無法應召,體現該詞在古代表示疾病嚴重程度的用法。
  2. 不治之症:指現代醫學中無法治愈的疾病,如癌症末期等絕症。晉代葛洪《抱樸子》中以此比喻難以消除的過失,延伸出不可挽救之意。

二、語境應用

三、現代關聯 現代語境中,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研究領域,描述嚴重疾病或隱喻難以解決的困境。例如:“癌症發展到末期,可說是笃疾”。

提示: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日常使用頻率較低,需注意語境適配性。更多例證可參考《後漢書》《抱樸子》等古籍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頭烏飽餒辯證唯物主義冰霾敞靜打嗝打谷呆呆掙掙颠酒颠顔放潑騧骝灌米湯沽名要譽海程哈喇子邯鄲曲何甞鴻靈火鼠布翦髻矯情飾貌節要精括京音大鼓搢珽忌制空名堂牒冷流聯防立便令格麗人陋廬鹭嶼冒混馬衣美髯公梅洗墨水筆牛不喝水強按頭弄不清漂亮朋友破腦刳心起蹶清顔齊人求全之毀佉沙燒畬紹衣沈落思眷挑逗退步抽身退縮襪頭袴舞靴汙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