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笃疾的意思、笃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笃疾的解释

(1).重病。《后汉书·张楷传》:“ 建和 三年,下詔安车备礼聘之,﹝ 张楷 ﹞辞以篤疾不行。”《太平广记》卷七引 晋 葛洪 《神仙传·李八百》:“卿为吾家使者,勤苦歷年,常得篤疾,吾取医欲令卿愈。”

(2).不治之病。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况年寿难获於令名,篤疾难除於愆责。”《元典章·吏部六·儒吏》:“勒医工某,验得某人两手脉证,元因风邪传入心经,致使精神恍惚,喜怒悲乐不常,言语讹乱,不别亲疎,已成篤疾,久远不堪医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笃疾”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深度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代严重且难以治愈的疾病。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笃”在此处表“深重、顽固”之义,“疾”则为“疾病”统称,合称表示“病势危重、难以康复的病症”。该词最早可追溯至汉代文献,如《汉书·艺文志》中记载“笃疾”为医家重点研究的疑难重症。

在传统法律语境中,“笃疾”具有特定界定。例如《唐律疏议》将“笃疾”定义为导致肢体残损或器官功能丧失的伤病,如失明、断肢等,并以此作为量刑标准之一。此概念与“废疾”(身体功能部分丧失)形成程度区分,两者在《清会典》等典籍中常并列出现。

现代权威辞书《现代汉语词典》补充说明,“笃疾”除指生理疾病外,亦引申形容难以根除的社会弊端,但在当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及专业领域。需要注意的是,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已采用更精确的医学鉴定标准,故“笃疾”作为法律术语的使用频率有所降低,但在医史文献及古籍研究中仍属常见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笃疾”是汉语中一个历史悠久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释义

  1. 重病:指病情严重、难以康复的疾病。如《后汉书·张楷传》记载张楷因患笃疾无法应召,体现该词在古代表示疾病严重程度的用法。
  2. 不治之症:指现代医学中无法治愈的疾病,如癌症末期等绝症。晋代葛洪《抱朴子》中以此比喻难以消除的过失,延伸出不可挽救之意。

二、语境应用

三、现代关联 现代语境中,该词多用于文学或历史研究领域,描述严重疾病或隐喻难以解决的困境。例如:“癌症发展到末期,可说是笃疾”。

提示:该词属于古汉语词汇,日常使用频率较低,需注意语境适配性。更多例证可参考《后汉书》《抱朴子》等古籍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哀恫安心澳大利亚人保险锁本支不敢当不与敞声楚雀词坛躭怕打总禘尝二武风烛残年妇政钩贯顾惭还麦灏气合散虎箓酱物降祉蛟鰐敬止禁阙老成两道头敛思溜直买得起蛮王面禳鸣舞年青驽下泼墨前徒倒戈清望穹环泉穴铨掌扇伞梢瓜烧铄诗编私兵四川省丝锥泰室镋钯推换途经屯卫顽块窝气祥晖憸柔小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