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令格的意思、令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令格的解釋

令、格均為古代律法,因以“令格”泛指國家的法令或規章。《新唐書·刑法志》雲:“令者,尊卑貴賤之等數,國家之制度也;格者,百官有司之所常行之事也。”《魏書·刑罰志》:“十二年詔:‘犯死罪,若父母、祖父母年老,更無成人子孫,又無期親者,仰案後列奏以待報,著之令格。’”《新唐書·舒元輿傳》:“歲有才德纔數人,而曰必取二十,謬進者乃過半,謂合令格,可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令格”是古代法律術語,指代國家法令或規章的統稱,由“令”和“格”兩個部分組成:

  1. 詞源與定義

    • 令:指國家制定的制度規範,強調等級秩序,如《新唐書·刑法志》所述:“令者,尊卑貴賤之等數,國家之制度也”。
    • 格:指官員日常行政的具體準則,如“格者,百官有司之所常行之事也”。
    • 二者結合後,“令格”成為涵蓋國家制度與執行細則的法律總稱()。
  2. 曆史應用

    • 北魏時期,《魏書·刑罰志》記載:“著之令格”,指将法律條文明确納入法典。
    • 唐代《新唐書》提到官員選拔若僅按“令格”形式執行,可能導緻濫選,反映其作為法律标準的局限性。
  3. 現代意義
    該詞多用于曆史或法律研究,描述古代法律體系。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偶見于對傳統制度或禮儀的比喻性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令格的意思

《令格》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規範,準則”。它常常用來描述一種行為或狀态符合一定标準或規定。

拆分部首和筆畫

《令格》的部首是人字旁,讀作“人”,總筆畫數為9。

來源

《令格》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它由“令”和“格”兩個字組成。

繁體

《令格》的繁體字為“令格”。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差異。根據古籍記載,古時候“令格”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結構和意義基本相同。

例句

1. 在他們的公司,遵守令格是十分重要的。

2. 這個項目的成功取決于我們能否按照令格完成任務。

組詞

令行禁止、格調高雅、合格證書、規格化

近義詞

準則、規範、規則

反義詞

違規、不合格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