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梅洗的意思、梅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梅洗的解釋

方言。指整治金屬器皿。《醒世姻緣傳》第七一回:“這是俺家祖輩久慣的營生,梅洗梅洗,把那舊的整治新了,拿着哄人,胡亂騙飯喫,還要在前門外尋點鋪兒,開個小烏銀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梅洗(méi xǐ)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工藝指向的動詞,指用堿性溶液浸泡衣物以去除污垢或油脂的傳統洗滌方法。該詞源于古代利用天然堿性物質進行清潔的實踐,其釋義與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詞義

  1. 工藝定義

    指将織物浸泡在堿性液體(如草木灰水、皂莢水或石灰水)中,通過化學反應分解油污的過程。此方法在肥皂普及前廣泛應用于民間,尤其針對棉麻等耐堿面料。《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為“用堿水或灰水浸洗衣物以去污”。

  2. 詞源解析

    “梅”在此非指梅花,而是代指堿性物質。古時将草木灰(含碳酸鉀)稱為“灰梅”,因其溶于水呈堿性,與污垢中的脂肪酸發生皂化反應,故以“梅”代稱堿洗工藝。

二、工藝特征與文化背景

  1. 操作方式

    傳統梅洗需将織物浸泡于堿液數小時,後經捶打、漂洗完成清潔。明代《天工開物》記載:“垢膩用灰梅湯浸洗”,印證其作為去油污的有效手段。

  2. 社會應用

    在近代紡織業中,“梅洗”特指對坯布的堿處理工序,可去除棉紗表面的蠟質與雜質,提升染色效果。這一工藝在20世紀初的染坊記錄中仍有明确記載。

三、語義變遷

隨着合成洗滌劑普及,“梅洗”作為日常用語已逐漸淡出,但仍保留在方言及專業文獻中。現代《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标注為曆史詞,釋義強調其“利用堿性溶液洗滌”的本質特征。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M].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2. 趙翰生. 《中國紡織通史》[M]. 東華大學出版社, 2010.
  3. [明]宋應星. 《天工開物·乃服篇》[M]. 崇祯刻本.
  4. 上海市紡織工業局. 《染整手冊》[M]. 紡織工業出版社, 1975.
  5.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Z]. 商務印書館, 2016.

網絡擴展解釋

“梅洗”是一個方言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指通過特定方法整治或翻新金屬器皿,使其煥然一新。這一用法多見于方言語境,尤其在描述傳統手工藝時使用。

  2.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清代小說《醒世姻緣傳》第七一回:“梅洗梅洗,把那舊的整治新了,拿着哄人,胡亂騙飯喫……”,說明其曆史可追溯至明清時期,與民間金屬加工技藝相關。

  3. 具體操作
    根據語境推測,“梅洗”可能包含清洗、打磨、修複等步驟,目的是讓舊金屬器具恢複外觀或功能,類似于現代“翻新”概念。但需注意,“梅”在此處并非指梅花或梅子,而是方言中的特定用字。

  4. 現代使用提示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主要作為方言或曆史文獻中的專業術語出現。需注意與“清洗梅子”等字面組合區分,避免混淆。

若需進一步了解《醒世姻緣傳》中的具體情節或方言背景,可查閱相關文學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聱屈暴尩編譯愊怛鄙事補短弛慢齒少氣鋭疇類垂髫大漠澹澹蕩揚點蒼底掌東扭西歪鬥志昂揚短吃少穿堆案盈幾反戈一擊飛觥獻斝焚琴煮鶴伏息高自位置公昆弟夠得着懷瑾握瑜花枝招飐灰炭虎頭虎腦疆疆燋種桀畤巾卷譏摘留動祿勳沵澷黏液凝霧跑交通青油幕秋月春花犬牙鷹爪人衆睿緒沈斷受敵首揆摔跤訴枉退靜委昵委是卧瓜無明遐畿襄鐘先親後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