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康诰》:“今民将在祇遹乃文考,紹聞衣德言。” 孔 傳:“今治民将在敬循汝文德之父,繼其所聞,服行其德言,以為政教。” 孫星衍 疏:“依或為衣。言今之人,将在敬述 文王 ,繼其舊聞,依其德言。” 曾運乾 正讀:“衣當為 殷 ……言今民将察汝之敬述乃文考,紹文考所聞 殷 之德言與否也。”諸說不異。後以“紹衣”為典故,謂承繼舊聞善事,奉行先人之德化教言。 宋 歐陽修 《謝獎谕編次三朝故事表》:“ 章聖 紹衣上下,錯國既安,玉帛走於庭,犀革橐於庫。”
“紹衣”是一個具有古典文化内涵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該詞最早出自《尚書·康诰》:“今民将在祇遹乃文考,紹聞衣德言。”其中:
組合後意為繼承先輩的德政與善言,強調對前人優秀文化傳統的延續。
在典籍中多用于表達:
當代常作為人名使用,寓意:
注:該詞屬于文言詞彙,日常使用較少,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如需深入考證,可參考《尚書》注疏及清代樸學著作。
《紹衣》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由三個部首組成:纟、衤、亍。它的總筆畫數目為六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爾雅》這本古代詞典。在古代,人們用《爾雅》來解釋詞語的意思和用法。《爾雅》中解釋了紹衣的意思是“整理衣物”。
在繁體字中,紹衣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中,紹衣的寫法略有不同。在石鼓文和金文的時候,這個詞語經常被寫作“繍衣”。漢字的書寫形式隨着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演變。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
這個詞在使用中可以結合其他詞語組成詞組,例如:紹衣房(整理衣物的地方)、紹衣台(用于細心整理衣物的台子)等。
《紹衣》可以用于描述整理衣物的動作,但它也可以用于比喻各種聯繫和整理的動作。比如,我們可以說一個人把他的思緒整理得條理清晰,這樣他就像在給思緒“紹衣”。
紹衣的近義詞是“整理衣物”,可以用來替代紹衣來形容整理衣物。而紹衣的反義詞則是“亂堆”,意味着衣物淩亂無序。
我花了一個小時來紹衣房間。
她細心地紹衣,确保每一件衣物都整潔有序。
他用心紹衣思緒,使得自己保持清晰的思路和判斷。
衣櫃被亂堆的衣物所占滿,看起來一片混亂。
請你紹衣取出找到我們需要的那件衣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