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餒的意思、飽餒的詳細解釋
飽餒的解釋
(1).謂饑飽不時。 宋 陳造 《惟安堂賦》:“偕子耕而妻耨,寧燠寒而飽餒。”
(2).使餓者飽食。 明 徐渭 《祠祀論》:“夫殤,傷也,厲,沴也,矧飽餒於幽,澤枯之義也,豈直年焉已哉?”
詞語分解
- 飽的解釋 飽 (飽) ǎ 吃足了,與“餓”相對:飽餐。飽暖。 足、充分:飽滿。飽和。飽學(學識豐富)。飽含。飽覽。飽受。一飽眼福。 鼓饑餓 筆畫數:; 部首:饣; 筆順編號:
- 餒的解釋 餒 (餒) ě 饑餓:凍餒。 沒有勇氣:氣餒。自餒。餒怯。 魚腐爛:“魚餒而肉敗”。 筆畫數:; 部首:饣;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飽餒”是一個相對生僻的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見于古漢語或特定語境。其核心含義可以從其構成字“飽”和“餒”的本義來理解:
-
基本含義:
- 飽: 指吃足,食物滿足了身體需要,不再感到饑餓。引申為滿足、充足的狀态。《說文解字》:“飽,厭也。” 指滿足。
- 餒: 指饑餓,腹中空虛,需要食物。《說文解字》:“餒,饑也。” 指饑餓。
- 組合義: “飽餒”字面上指“吃飽與饑餓” 這兩種狀态。它通常用來泛指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即溫飽問題,或者形容生活的起伏、境遇的好壞(有時飽足,有時饑餓)。
-
用法與語境:
- 指溫飽: 這是最常見的用法,指代最基本的生存條件——有飯吃,不挨餓。例如:“民生在勤,勤則不匮,安飽餒之足憂?”(大意:百姓的生計在于勤勞,勤勞就不會匮乏,哪裡還需要擔憂溫飽問題呢?)
- 指境遇好壞: 可以形容人生或生活的順逆、貧富變化。例如:“人生飽餒無常,當居安思危。”(大意:人生境遇好壞不定,在安定時要想到可能出現的危機。)
- 強調對比: 由于“飽”與“餒”是反義關系,“飽餒”一詞本身就帶有強烈的對比意味,常用于強調生活狀态的差異或變化。
-
辨析:
- 與“饑飽”的區别: “饑飽”與“飽餒”意思非常接近,都指饑餓和吃飽的狀态或溫飽問題。“饑”和“餒”在表示“饑餓”時是同義詞。在現代漢語中,“饑飽”的使用比“飽餒”更為常見和通俗。
- 與“溫飽”的區别: “溫飽”是一個更常用的現代詞彙,特指“吃得飽、穿得暖”的基本生活需求,強調一種穩定的、滿足基本生存的狀态。而“飽餒”更側重于“飽”與“餒”兩種狀态的并存或轉換,動态感更強。
權威參考來源:
“飽餒”是一個古漢語色彩較濃的詞彙,核心意思是“吃飽與饑餓”,用以泛指人的溫飽需求或形容生活境遇的順逆好壞。其含義清晰但使用範圍有限,在現代漢語中更常被“溫飽”、“饑飽”等詞替代。理解該詞需結合“飽”與“餒”的單字本義及其在古籍中的組合應用。
網絡擴展解釋
“飽餒”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見于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根據搜索結果綜合分析,該詞有以下兩種解釋:
-
饑飽不時
指飲食不規律,時而飽食時而饑餓的狀态。例如宋代陳造《惟安堂賦》中“寧燠寒而飽餒”,即通過耕作勉強維持溫飽,但仍有饑飽不定的困境。
-
使餓者飽食
指救濟饑餓之人,使其獲得食物。明代徐渭《祠祀論》中提到“飽餒於幽”,意為通過祭祀活動讓亡魂或生者免受饑餓之苦。
補充說明:
- 詞性特點: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常見于文言文或特定文學作品中。
- 相關成語:如“鼓餒旗靡”(士氣低落)、“若敖鬼餒”(家族絕嗣)等,均與“餒”的“饑餓”本義相關,但語義已引申。
建議需要具體應用時,結合上下文語境判斷詞義,或查閱《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進一步确認。
别人正在浏覽...
寶階辨難豳文勃然變色采薪草莽側調顫兒哆嗦超搖赤輪踹腿兒藂林刀抹達徒點石風沙浮土幹霄蔽日功閥工機過支訇輘惶怯皇天不負有心人醬豆腐家無擔石诘逐饑疲決隙具名雷轉禮拜堂渌波祿力論隲夢說娘子判單胖頭魚平寬琵琶瓊章漆器秋陸任待山實歲熟台中市韬迹天絲同操推借豚脅唾掌外台枉費日月玩適五夜鮮薄仙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