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搢珽的意思、搢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搢珽的解釋

猶缙笏。《禮記·玉藻》:“天子搢珽,方正於天下也。” 鄭玄 注:“此亦笏也。謂之珽,珽之言珽然無所屈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搢珽”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由“搢”和“珽”兩個部分組成,具體含義需拆解分析:

  1. 搢(jìn)
    本義為“插”,特指古代官員将笏闆(記事用的手闆)插在腰帶間的動作。例如《禮記·樂記》提到“搢笏”,即插笏于帶,是朝會時的禮儀動作。

  2. 珽(tǐng)
    指天子或諸侯所持的玉制笏闆。《周禮·春官·典瑞》記載“王晉大圭,執鎮圭,缫藉五采五就……”,其中“晉”通“搢”,即插珽于帶。珽作為玉笏,象征權力與身份等級。

整體含義
“搢珽”指将玉制禮器珽插于腰間,是古代帝王或高級貴族在正式場合的儀禮動作,屬于周代禮制的一部分。此動作既體現身份尊貴,也符合“以玉比德”的儒家觀念(玉象征德行高潔)。

語境與關聯
該詞多見于先秦文獻,後世逐漸簡化。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古代禮制、職官制度或文獻訓诂時可能涉及。若需具體例證,可進一步考察《禮記》《周禮》等典籍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搢珽的意思

搢珽(jīn jīn)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指紋理或紋飾曲折繁複。它所表示的是一種紋樣或圖案細緻且富有裝飾性的特點。

搢珽的部首和筆畫

搢珽的部首是玉(yù),并且由11個筆畫組成。

搢珽的來源

搢珽是古代的一種裝飾圖案,常常用于玉器、陶瓷、織物等文物和工藝品上。它起源于古代文化,并且在中國傳統藝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搢珽的繁體

搢珽的繁體字為「檢瑾」,字形稍有差異但仍保持了原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搢珽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然而,由于缺乏明确的古代文物記錄,我們無法确切了解古代漢字的寫法。

搢珽的例句

1. 這件玉器上刻有精美的搢珽,給人一種高貴典雅的感覺。
2. 這幅織物的搢珽紋路錯綜複雜,體現了工匠的高超技藝。

搢珽的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1. 組詞:搢珽紋、搢珽圖案、搢珽裝飾。
2. 近義詞:曲折紋理、繁複花紋、複雜圖案。
3. 反義詞:簡單紋理、素雅花紋、簡潔圖案。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