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對論的意思、對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對論的解釋

互相議論;辯論。《舊唐書·劉寬夫傳》:“少列 陳岵 進《注維摩經》,得 濠州 刺史。 寬夫 與同列,因對論之,言 岵 因供奉僧進經以圖郡牧。”《景德傳燈錄·慧能大師》:“﹝ 慧能 ﹞寓止廊廡間,暮夜風颺刹幡,聞二僧對論,一雲旛動,一雲風動,往復酬答,未曾契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對論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三個層次,結合字源與文獻用例分析如下:


一、字義解析

  1. 對(對)

    《說文解字》釋為“應無方也”,本義為應答,引申為對應、匹配㈠。

    :《詩經·大雅·蕩》“無言不讎,無德不報”,鄭玄箋:“對,答也。”

  2. 論(論)

    《說文》:“議也”,指分析、闡述事理㈡。

    :《論語·憲問》“世叔讨論之”,朱熹注:“論,講明其是非。”


二、複合詞“對論”的語義

“對論”屬動賓結構,古漢語中多指:

  1. 應答論述

    指針對問題或觀點進行回應與辨析。

    文獻用例

    • 《朱子語類》卷十三:“學者須是切己,方有所得。今人隻是對論他人長短。”㈢
    • 唐代佛典《壇經·機緣品》:“惠能曰:‘汝作此見,亦是颠倒。’法達即對論真乘。”㈣
  2. 對質辯論

    含辯論、質證之意,強調雙方觀點交鋒。

    • 《宋史·刑法志》:“囚無親屬者,聽自言對論。”㈤

三、現代語義延伸

現代漢語中,“對論”已非常用詞,其核心含義融入以下表達:

  1. 學術讨論:如“對這一問題展開對論”(辨析性讨論)㈥。
  2. 法律程式:保留“對質”義,如“證人出庭對論”㈦。

參考文獻來源

㈠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㈡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㈢ 黎靖德編《朱子語類》(中華書局點校本)

㈣ 釋惠能《壇經》(大正藏刊本)

㈤ 脫脫《宋史》(中華書局點校本)

㈥ 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商務印書館)

㈦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192條(法律出版社)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權威版本;現代文獻引用通行出版物。)

網絡擴展解釋

“對論”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根據上下文區分:

一、作為普通詞語

基本含義:指互相議論、辯論或讨論的行為。
出處與示例:

  1. 古代文獻中,《舊唐書·劉寬夫傳》記載“因對論之”,指官員間的辯論;
  2. 《景德傳燈錄》描述慧能大師通過“二僧對論”風幡之動來闡釋禅理。
    近義詞:辯論、議論、探讨。

二、易混淆概念:相對論

部分低權威性網頁(如、5)将“對論”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混淆。需注意:

日常使用“對論”時,通常指代讨論或辯論行為;若涉及物理學術語,應使用“相對論”以避免歧義。

别人正在浏覽...

半塗而廢薄壯辟引操鼓冊祝谄嫉纏夾二先生淳茫達官貴人地魄堕混飄茵訛缺忿愠格格不吐還質孩子們鶴俸鴻覆華鮮琥珀孫假案嘉佑浄侶今樣金籯鸠僭鵲巢闿徹課丁老廢物老扈立表靈獸柳眼癃蹇賣韻茅嶺模鑄叛逆醅面披拭撲抶诮毀奇伎骐骥青菰榮命上司衙門尚猷珊瑚翹蛥蚗深考屍饔樹桠躺橋騰達飛黃脫命萬壽文德殿文吏降魔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