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春初生的柳葉如人睡眼初展,因以為稱。 唐 元稹 《生春》詩之九:“何處生春早,春生柳眼中。” 宋 周邦彥 《蝶戀花·柳》詞:“愛日輕明新雪後,柳眼星星,漸欲穿窗牖。”《南宮詞紀·皂羅袍·閨怨》套曲:“柳眼新青浮動,漸千絲萬縷,染畫春工。”《紅樓夢》第七八回:“驚柳眼之貪眠,釋蓮心之味苦。” 陳三立 《寓園春集和伯純》:“枿根釋雪痕,柳眼碎煙纈。”
“柳眼”是漢語中一個富有詩意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指早春初生的柳葉,因細長柔嫩、形似人剛舒展的睡眼而得名。這一意象常見于古典詩詞,例如:
季節象征
作為早春的典型意象,常與“花須”“黃蜂”等元素共同描繪初春生機,如李商隱詩中“柳眼”與“花須”并列,表現春光的活潑。
美人比喻
引申為形容女子細長妩媚的眼睛,如“柳眼桃腮”一詞,将柳葉與桃花并置,突出女性柔美氣質。
王冕《梅譜》中提到梅花萌芽前的階段稱為“柳眼”,這與傳統柳葉釋義不同。此說法屬于特定文獻中的專業術語,需結合具體文本語境理解。
《柳眼》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柳樹的花朵。
柳字的部首是木,筆畫數為9。
柳字最早出現在古代篆書中,用來表示柳樹。它的繁體字為懰。
古時候柳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在古代小篆中,柳字的形狀更加扁平,橫筆畫相對較長。在隸書中,柳字的形狀變得更加方正,而在楷書和行書中,柳字逐漸恢複了其現代形态。
1. 這個春天,柳眼綻放了,給大地增添了一抹翠綠。
2. 風吹過,柳眼隨風搖曳,像是在輕輕地招手。
柳眼可以組成其他詞語:
近義詞:柳花、柳翠。
反義詞:梅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