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gready for money] 贪财
列侯骄盈,黩货事戎。——唐· 柳宗元《封建论》
贪污纳贿。 宋 苏轼 《论特奏名》:“臣等伏见恩榜得官之人,布在州县,例皆垂老,别无进望,惟务黷货,以为归计。”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一》:“其非俭於制,而又黷货焉,诛之甚有词矣!”
“黩货”是汉语中较为生僻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与贪腐行为相关。根据《汉语大词典》及《古代汉语辞典》释义,“黩”本义为轻率、滥用,引申为贪求、玷污;“货”指财物、金钱。组合后,“黩货”特指官吏利用职权非法敛财,含明显贬义,常见于古代文献对贪腐现象的批判性描述。
例如清代顾炎武《日知录》中“黩货之臣,必无廉耻”的记载,即用该词指代收受贿赂的官员。该词在《二十四史》中多与“枉法”“渎职”等词连用,反映古代法律对贪腐行为的否定态度。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研究或学术性文本,其语义与现代“贪污受贿”“权钱交易”等表述存在对应关系。
“黩货”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拼音为dú huò,意为贪污纳贿 或贪财。该词由“黩”(轻率、滥用)和“货”(财物)组成,字面可理解为滥用职权谋取财物。
文献出处
在历史文献中多次出现,例如:
用法与语境
多用于形容官员或权势者利用职权敛财,含贬义。例如“黩货事戎”指贪财好战,体现权力与财富的滥用。
其他说明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常见于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中,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批判性含义。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封建论》《明良论》等原文,或查阅古代汉语词典。
半老头抱子北山布水踩曲长乐观长乐坡倡言车牀崇明畜德翠罗倒阁典笏涤秽底石辅助单位感官给赐关膈还退横竖骄猛击鉢催诗禁杀日机思灸师谲诈龙章凤姿峦岚履虎密布灭火冥目木竹子暖呼呼拍音淜濆骑鹤更扬州欺朦倾生丘侧三定上溜头山夔删治慎始慎终石殿埘鸡首议顺风使帆送粥夙搆他懑童仆铜宅文行文章经济五祖袭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