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髀樞的意思、髀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髀樞的解釋

髀骨外側的凹陷部分。也稱髀臼。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髀樞是中醫解剖和經絡理論中的術語,指人體股部外側的特定區域,具體解釋如下:

一、解剖定位

  1. 股骨大轉子部位
    位于股部(大腿)外側的最上方,股骨向外隆起的部分。這一區域在體表可觸及明顯的骨性突起,是下肢活動的重要支點。

  2. 髋臼與骨盆連接處
    部分文獻将髀樞擴展解釋為骨盆外方的髋臼部位,即股骨頭與髋臼構成的髋關節區域,又稱“機”。


二、中醫經絡關聯

  1. 足太陽膀胱經循行路徑
    根據《黃帝内經》記載,足太陽膀胱經的分支從腰部向下穿過臀部,經過髀樞進入腘窩(膝後區)。

  2. 足陽明胃經相關穴位
    髀關穴(屬足陽明胃經)位于髀樞附近,是氣血輸布的關鍵節點,與下肢運動功能密切相關。


三、臨床應用

髀樞是中醫診療中常見的體表标志,涉及以下方面:


四、補充說明

不同文獻對“髀樞”的表述略有差異,但核心均指向股骨大轉子及髋關節區域,建議結合臨床實際和權威解剖圖譜進一步确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髀樞》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腿的關節。下面是關于《髀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信息、來源、繁體字、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例句,以及一些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髟是《髀樞》的上部部首,它代表着頭發。 - 斤是《髀樞》的下部部首,它代表着斧頭。 - 髟部在《髀樞》中隻有一畫,而斤部則占據五個筆畫。 來源: 《髀樞》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中,是一本古代的字書。字書通常記錄了漢字的形狀、寫法、讀音、釋義等信息。 繁體字: 《髀樞》的繁體字為「髀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髀」字的寫法有一些不同。比如,在先秦兩漢時期的古籍中,「髀」字的形狀更加簡化,沒有現代「髟」部的頭發線條,而是更接近一個圓形的形狀。 例句: - 足部的髀樞起到了很重要的支撐作用。 - 老人的髀樞有點僵硬,走起路來有些困難。 組詞: - 髋骨(huái gǔ):指人體骨骼系統中與髀樞相關的骨頭。 - 樞軸(shū zhóu):比喻事物的關鍵或重要的支撐點。 近義詞: - 大腿關節(dà tuǐ guān jié) - 股骨關節(gǔ gǔ guān jié) 反義詞: - 非關節部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