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隘險的意思、隘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隘險的解釋

狹窄險要。《詩·小雅·伐木》“出自幽谷,遷于喬木” 唐 孔穎達 疏:“ 太王 初遷於 岐 ,民稀國小,地又隘險。”《資治通鑒·隋炀帝大業五年》:“車駕東還,經 大鬥拔谷 ,山路隘險,魚貫而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隘險是漢語複合詞,由“隘”與“險”兩個近義語素并列構成,專指地形狹窄險峻或處境危急困難。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地形險要狹窄

    指山脈、關隘等自然地勢險峻陡峭,通道狹窄難以通行。

    例:《淮南子·兵略訓》載“硖路津關,大山名塞……龍蛇蟠,卻笠居,羊腸道,發笱門”,描繪的正是隘險地形。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處境危急艱難

    引申形容局勢緊迫、進退維艱的困境。

    例:《後漢書·隗嚣傳》中“士衆疲敝,困于險隘”,即以“險隘”喻指軍事困局。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二、語素解析


三、古典文獻用例

  1. 《吳子·論将》:

    “路狹道險,名山大塞,十夫所守,千夫不過,此謂隘險之形。”

    注:此處明确以“隘險”定義易守難攻的軍事地形。

    來源:中華書局《諸子集成》

  2. 《讀史方輿紀要》:

    描述潼關“山勢隘險,束以黃河”,凸顯地理屏障特征。

    來源: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清史稿引用)


四、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屬書面語體,多用于曆史、地理或文學語境。日常表達中,“險隘”“險要”更為常見,但“隘險”在強調狹窄性與危險性并存時更具表現力。

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古代漢語通假字大字典》(福建人民出版社)、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

網絡擴展解釋

“隘險”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ài xiǎn,其核心含義為“狹窄險要”,通常用于描述地形或道路的特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詞義分解

  1. “隘”(ài):
    • 本義:狹窄(如“林深路隘”);
    • 引申義:險要的關口(如“關隘”“要隘”)。
  2. “險”(xiǎn):
    • 本義:地勢險惡複雜(如“險峻”“天險”);
    • 引申義:危險或狠毒(如“陰險”“冒險”)。

三、例句與出處

  1. 古籍用例:
    • 《資治通鑒》載:“山路隘險,魚貫而出”,描述隋炀帝途經險峻山路的情景。
    • 唐代孔穎達注《詩經》時提到:“太王初遷于岐,民稀國小,地又隘險”,指周朝先民遷居之地狹小且險要。
  2. 現代用例:
    • “沙河上遊可有狹隘險要處?”(例句),強調地形的雙重險阻。

四、使用語境


五、相關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資治通鑒》或《詩經》相關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安緝班台保民官杯水兵法鼻飼不可移易廁籌唱唱咧咧超齡稠稠叢生答賽肚腸凡羽蜚屍風土福壽雙全鲠議共乳管音龜腳汗顔歡親會論回佞或然伽裡略講劍绛老鏡鑒廐養客流阆風連頸練紫明暗奈良甯戚爬耳搔腮辟陷橋台起柩欽賢湫湫驅番繕緝勝負省合升水水至清則無魚殊懸調和鼎鼐體類團魚拓開拖拽五筆字型電腦碔砆混玉嫌好道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