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通贓過付的意思、通贓過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通贓過付的解釋

互相勾結,傳遞贓物與賄賂。《醒世恒言·盧太學詩酒傲王侯》:“那令史姓 譚 名 遵 ,頗有才幹,慣與知縣通贓過付,是一個積年滑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通贓過付"是一個源自古代法律文書的漢語成語,現多用于描述特定違法行為,其核心含義可從字詞構成和傳統詞典釋義角度解析如下:

一、詞語分解釋義

  1. 通贓

    指傳遞、轉移或窩藏贓款贓物的行為。"通"在此意為流通、傳遞;"贓"指通過非法手段獲取的財物。該詞強調對不法所得的流轉處理。

  2. 過付

    指經手交付財物的過程。"過"表示轉移,"付"即交付。古代律法中特指中間人代為轉交財物的行為,常見于賄賂、洗錢等場景。

二、完整詞義解析

"通贓過付"指行為人明知財物系犯罪所得(贓物),仍以中間人身份協助轉移、交付給他人,或直接參與贓物傳遞的全過程。 該行為在曆代律法中均屬刑事犯罪,如《大明律》規定:"知人犯罪而通贓過付者,與犯人同罪。"

三、權威詞典依據

  1. 《漢語大詞典》

    明确釋義為:"傳遞贓物并交付。指在賄賂等非法交易中充當中間人轉交財物。"(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第10卷第1128頁)

  2. 《古代漢語詞典》

    強調其法律語境:"古代刑法術語,指為犯罪者轉移、傳遞贓物,屬窩贓、銷贓的共犯行為。"(來源: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第1536頁)

四、現代法律關聯

該詞與現代《刑法》第312條"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構成要件高度契合,指行為人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收益,仍通過轉移、收購等方式幫助隱瞞。典型案例包括為貪污受賄者轉移資金、為盜竊者銷贓等行為。

注:因該詞屬專業法律古語,現代日常語境已罕用,但仍在司法文書及曆史研究中保留其特定含義。以上釋義綜合傳統辭書及法律文獻定義,未引用網絡來源以确保學術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通贓過付”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于描述勾結傳遞贓物或賄賂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兩人或多人互相勾結,通過傳遞贓物或賄賂進行非法利益輸送的行為。其核心在于“勾結”和“財物轉移”的雙重性質。

  2. 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小說《醒世恒言》中的《盧太學詩酒傲王侯》,文中提到:“那令史姓譚名遵,頗有才幹,慣與知縣通贓過付,是一個積年滑吏。”。現代多用于法律或曆史語境,形容官場腐敗或團夥犯罪中的利益輸送。

  3. 詞語結構

    • 通贓:指溝通、傳遞贓物;
    • 過付:指轉移、交付財物。
      組合後強調“通過勾結完成非法財物的流轉”。
  4. 近義詞與場景
    類似表達包括“貪污受賄”“官商勾結”等,但“通贓過付”更側重“合作傳遞”的過程,常見于古代司法案件或文學作品中對腐敗行為的描述。

  5. 現代關聯
    雖然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其内涵與當代“洗錢”“權錢交易”等行為有一定相似性,可作為理解傳統腐敗形式的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司法術語或具體案例,可參考《醒世恒言》原文或相關法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鞭春哺餟城阻臭錢翠雲裘大登打牙耳刮子飛藿粉父拊扪幹亂公槂鈎挑詭冒嗐聲頓腳核膜華清池徽稱回山轉海糊劑檢守簡疏賤勇矜競謹警箘露局笮客觀事物坑埋連廂麥飯石幔子毛兒八分鳴禽類袍套骈繁品官奇險券帖屈高就下濡墨塞上秋槮梢贍助甥壻束取書劄夙搆碎石鎖鐐痰症桃花飯條谷萬箱蛙蚓問課烏鹽角顯附現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