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急促。《醫宗金鑒·張仲景<傷寒論·太陽上>》“脈促胸滿”集注引 沉明宗 曰:“若脈促胸滿而微惡寒,乃虛而跼踖,陽氣欲脫,又非陽實之比,所以加附子固護真陽也。”
(2).忙亂。 清 薛雪 《一瓢詩話》:“又如借本經營,原非己物,終歲紜紜,徒見跼踖。”
(3).惶恐。 明 劉元卿 《賢奕編·家閑》:“自 文惠公 既登将相,兩兄弟亦為大官,而其父 秦公 是時尚無恙,每 秦公 與客坐,則 文惠公 兄弟左右侍立,坐客跼踖不安求去。 秦公 笑曰:‘此兒子輩爾。’”
“局踖”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不同角度解釋:
基本含義
根據《查字典》記載,該詞有三種核心釋義:
與“局蹐”的關聯
權威資料《南史》提到“局蹐”一詞,與“局踖”在古漢語中可能為異體字或通假關系。
“局蹐”意為謹慎恐懼的樣子,如《詩經》鄭玄注中描述“天高有雷霆,地厚有陷淪”,比喻在嚴苛環境下戒慎恐懼的生存狀态。
語境差異
提示:若需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詩經》《南史》等古籍中“局蹐”相關段落,以更深入理解詞義演變。
《局踖》是一個古時的漢字詞語,意思是指人們相互依存、互助合作的關系。
《局踖》的拆分部首是「屍」和「足」,它們分别代表着「身體」和「走路」的意思。《局踖》的總共十個筆畫,寫法相對複雜。
《局踖》一詞最早出現在《易經》中,用來描述事物之間相互依賴、相互補充之義。後來逐漸演變為表示人們協助合作的含義。
《局踖》的繁體寫法為「局蹼」。
在古代,漢字《局踖》的寫法略有不同。其中「踖」可以寫作「踯躅」,标志着兩個人相互依托并肩行走的形狀。
1. 在困難時期,我們需要加強相互之間的局踖。
2. 隻有通過緊密的局踖,我們才能取得成功。
3. 這個團隊的成功離不開大家的局踖。
1. 局踖關系
2. 加強局踖
3. 局踖合作
1. 合作
2. 協作
3. 共同努力
1. 分裂
2. 獨立
3. 自我為中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