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tion] 會議中臨時提出建議,也指這種建議
會議中的建議或提案(一般指臨時的)。亦泛指建議、主張。 ********* 《民權初步·方略》:“對等動議者,即兩動議同時有背馳效力之謂也。” 郭沫若 《全面抗戰的再認識》:“然而發動國民外交的動議已經有了一個月,而其實現卻渺無影響。”
“動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使用場景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動議指在會議中臨時提出的建議或提案,通常涉及集體行動的意向、計劃或決策。它由“動”(行動)和“議”(商議)組成,強調通過讨論形成可執行的方案。
根據議事程式,動議可分為:
該詞譯自英文“Motion”,最早由孫中山在《民權初步》(譯自《羅伯特議事規則》)中引入中文語境,用于規範民主議事流程。
如需了解更多分類規則或曆史背景,可參考《羅伯特議事規則》或相關權威會議章程。
動議是指在會議或讨論中提出的建議或動議,旨在引起讨論或投票決策。該詞的拆分部首是動和議。動的部首是亻,筆畫數為二;議的部首為讠,筆畫數為三。動議的來源是由中文詞彙的創造和使用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在繁體字中,動議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在古代漢字中,動議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句:他動議改變會議的議程。
與動議相關的詞彙有很多,如議案、提案、決議等。這些詞彙都指會議中提出的相關建議或決定。反義詞可以是反對意見或不同意見,表示對動議的反對或不同觀點。例如,他提出了反對動議的意見。
總而言之,動議指在會議中提出的建議或動議,它是協商和決策的重要過程。相關的詞彙包括議案、提案、決議等,與之相對的詞彙是反對意見或不同意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