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木鍁的意思、木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木鍁的解釋

見"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木鍁是傳統農具中的一種揚谷器具,主要用于糧食收獲後借助風力分離籽粒與雜質。其主體由木質鏟頭和長柄構成,鏟頭呈方形或梯形薄闆狀,邊緣略微上翹,柄長通常為1.5-2米以方便操作者站立揚場。

從結構功能看,木鍁可分為三個部分:

  1. 鏟頭:多選用槐木、榆木等硬質木材,經刨削打磨形成光滑表面,尺寸約40×30厘米,确保既能承載谷物又不至過重。據《中國農具史》記載,這種設計可減少糧食破損率,相較鐵制工具更具保護性。
  2. 手柄:采用直紋杉木或松木制作,通過榫卯結構與鏟頭緊密接合,符合人體工學的斜角設計使揚場時更省力。
  3. 功能性凹槽:部分地域木鍁會在鏟面雕刻淺溝紋,如山西農具博物館藏的清代木鍁便帶有放射狀紋路,這種工藝能增加空氣阻力提升分選效率。

該工具在農事活動中具有雙重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木鍁是一種傳統的木制農具,其含義和用途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1.基本定義與結構

木鍁由木材制成,形狀類似鏟子,但頭部更寬、更扁平,通常前端為細長木柄,後端為寬平的闆狀結構。這種設計使其更適合揚場、鏟散輕質物料,且不易損壞農作物顆粒。

2.傳統農用功能

主要用于農業場景中的“揚場”,即通過手腕動作将混合麥粒與麥殼抛向空中,借助風力分離兩者。其輕便性和大面積頭部可一次處理更多谷物,效率高于鐵鍁。

3.文化寓意與俗語

民間歇後語“老鼠拉木鍁——大頭在後邊”生動描述了木鍁的結構特點(頭部大、柄細長),比喻事件的關鍵或重要部分往往在後面出現。

4.現代應用

隨着機械化普及,木鍁在農業中逐漸被替代,但在小規模農作或特定民俗活動中仍有使用。部分地區還将其作為傳統工具保留于場院勞作中。


如需更深入的俗語解析或具體使用場景,可參考相關民俗記載或地方志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襃崇背着手蹦蹦戲楚梼從堂谠正惡卧坊局煩溷笵金飯糁凫泛鋼镚兒崗嶺高聳入雲閣置皇雅惠澤鹄侍奸奸潔修絕嗣兩說靈鬼鸾函露井螺巵忙月滅學魔合羅莫難扇磨牛難蔭排阖旁室片言居要切類奇字铨簡阙遺容芘若隱若顯身敗名裂深潭神頭鬼臉十九路軍師用收稅順延數日惡貼旦貼米通渠下筆有神下藩響葫蘆小抄兒效玺葉心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