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分的意思、安分的詳細解釋
安分的解釋
[be contented with one's lot;be law-abiding] 守規矩;安于本分
詳細解釋
規矩老實,守本分。 唐 白居易 《詠拙》詩:“以此自安分,雖窮每欣欣。” 元 吳昌齡 《東坡夢》第一折:“倒不如咱家安分,向深山将姓名隱。”《紅樓夢》第二五回:“你安分些罷,何苦讨人厭。” 巴金 《月夜》:“他想,他是一個安分的人,人家為什麼要把他抓去。”
詞語分解
- 安的解釋 安 ā 平靜,穩定:安定。安心。安甯。安穩。安閑。安身立命。安邦定國。 使平靜,使安定(多指心情):安民。安慰。安撫。 對生活工作等感覺滿足合適:心安。安之若素(遇到不順利情況或反常現象像平常一樣對待
- 分的解釋 分 ē 區劃開:分開。劃分。分野(劃分的範圍)。分界。分明。條分縷析。分解。 由整體中取出或産生出一部分:分發。分憂。分心勞神。 由機構内獨立出的部分:分會。分行(俷 )。 散,離:分裂。分離。分别。
網絡擴展解釋
“安分”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安分”指人規矩老實、安守本分,不逾越自身所處的地位或職責範圍。例如“安分守己”表示規規矩矩、不做違法亂紀之事。其核心在于“安于現狀”,強調内心的平和與自我約束。
2.詞源與出處
- 古代典籍:最早見于唐代白居易《詠拙》詩:“以此自安分,雖窮每欣欣”。
- 經典文學作品:如《紅樓夢》提到“那一個是安分的”,《老殘遊記》形容“深知這人一定安分的”。
3.用法與場景
- 教育勸誡:用于告誡人踏實做事,如“學生要安分學習,勿浮躁虛榮”。
- 性格描述:形容人淡泊名利、不好争鬥,如“他心地平和,是個安分之人”。
- 社會規範:強調遵守規則,如“安分守己,不惹是非”。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本分、老實、守己。
- 反義詞:放肆、妄為、越軌。
5.文化内涵
“安分”不僅指行為規範,更蘊含中國傳統文化中“知足常樂”“克己複禮”的處世哲學。它提倡在個人角色中保持謙遜,避免因貪欲引發沖突,體現了儒家思想對個體與社會和諧關系的追求。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源或例句,可參考、2、7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安分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人保持謙遜、恭敬的态度,不妄求、不争鬥,安靜地待在自己的位置上。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安字的左邊是宀部,右邊是女部;
- 分字的上面是八部,下面是刀部。
來源:
安分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周易》中,用來形容人保持恭敬、謙遜的态度。
繁體:
安分的繁體字是「安分」,沒有其他變體。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對于一個字的寫法有多種,沒有固定的标準。因此,古時候的「安分」可能會有一些變化。
例句:
他一直安分地工作,從不越界。
組詞:
安分守己、安分守舊、安分守本、安分執着
近義詞:
謙虛、恭敬、安靜、守禮
反義詞:
妄求、鬥争、驕傲、桀骜不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