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恶的意思、遏恶的详细解释
遏恶的解释
(1).制裁、贬抑恶人或邪6*恶之事。《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秋,七月,癸巳, 公子牙 卒。何以不称弟?杀也。杀则曷为不言刺?为 季子 讳杀也。曷为为 季子 讳杀?季子之遏恶也。” 唐 梁肃 《<独孤及集>序》:“ 常州 之文,以立宪诫世,褒贤遏恶为用,故议论最长。”
(2).防止邪6*恶之事的发生。《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夫法令之设,欲以遏恶防邪,儆戒未然也。”
词语分解
- 遏的解释 遏 è 阻止:遏止。遏制。遏抑。怒不可遏。 古同“害”:“无遏尔躬”。 笔画数:; 部首:辶; 笔顺编号:
- 恶的解释 恶 è 不好:恶感。恶果。恶劣。恶名。丑恶。 凶狠:恶霸。恶棍。险恶。凶恶。 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恶贯满盈。 好美爱善 恶 ù 讨厌,憎恨,与“好(刼 )”相对:可恶。厌恶。好(刼 )恶。 好美爱善 恶 (噁) ě 〔恶心〕要呕吐的感觉;亦指对人和事的厌恶态度。 (噁) 好美爱善 恶 ū 古同“乌”,疑问词,哪,何。 文言叹词,表示惊讶:恶,是何言也! 好美爱善 笔画数:; 部首:心;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遏恶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遏恶”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遏制邪恶势力、阻止坏事发生,强调通过主动措施抑制恶行,维护社会秩序。
二、详细解释
- 制裁恶行
指通过法律或道德手段贬抑恶人、惩罚邪恶之事。例如《公羊传》中记载的“季子之遏恶”,即通过讳言兄弟相杀来隐晦表达对恶行的制裁。
- 预防邪恶
侧重防范未然,如《三国志·吴志》提到法令设立的目的在于“遏恶防邪,儆戒未然”。
三、使用场景
- 社会治理:如廉政文化被称为“清泉”,可“激浊扬清、遏恶扬善”。
- 个人修养:古训提倡“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
- 仪式活动:传统祭祀中,祝词常包含遏恶扬善的内容,且参与者多为男性。
四、古籍出处
- 《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以历史事件说明如何隐晦表达对恶行的制裁。
- 唐代梁肃在《独孤及集序》中评价其文章“以立宪诫世,褒贤遏恶为用”。
五、补充说明
该词常与“扬善”连用(如“遏恶扬善”),形成对比,强调抑制恶行与弘扬善举并重。现代多用于强调法治、道德教育等领域的作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参考《公羊传》《三国志》等文献,或通过查字典类平台获取更多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遏恶这个词来源于汉语,是指抑制、遏制邪恶的意思。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辶和亚,辶是一个表示“走”的部首,亚是一种表示“下”的部首。遏恶这个词的拼音是è è。
遏恶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遏惡。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遏恶可以写作遏邪。遏恶的古汉字写法反映了古人对于抑制邪恶行为的思想。
以下是关于遏恶的例句:
1. 我们必须采取措施遏恶,维护社会的安宁和稳定。
2. 这部电影通过展现主人公成功遏恶的故事,传递出了正能量。
遏恶这个词的近义词可以是抑制、制止,意思相近,都是用来表示抑制不良行为或消极势力的意思。而反义词则可以是纵容、助长,用来表示对邪恶行为的纵容和助长。
综上所述,遏恶是一个用来表示抑制邪恶、制止不良行为的词语。希望以上回答能够满足您的要求!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