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sickness;nostalgia] 思念家鄉的憂愁心情
思鄉的愁悶。 唐 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愁。” 明 常倫 《望山有懷故人》詩:“高高見西山,鄉愁冀傾寫。” 冰心 《往事》二:“在她頻頻回顧的飛翔裡總帶着鄉愁。”
鄉愁是漢語中一個飽含情感色彩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以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歸納如下:
一、基本定義
鄉愁指因遠離故土而産生的思鄉之情,表現為對家鄉眷戀、思念的憂愁情緒。這一情感具有普遍性,是人類共同且永恒的心理狀态。其拼音為xiāng chóu,英文對應詞為homesickness或nostalgia。
二、情感本質特征
三、文學與文化表現
最著名的诠釋來自餘光中同名詩作《鄉愁》,通過“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意象,将個人鄉愁升華為家國情懷。古詩詞中亦常見此類表達,如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愁”。
四、社會維度延伸
現代語境下,鄉愁被賦予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文化意義,成為連接城鄉情感、推動傳統保護的精神紐帶。世界衛生組織曾将其納入心理研究範疇,認為過度強烈的鄉愁可能引發憂郁傾向。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歌解析或社會學研究案例,可查閱相關文學評論與社科文獻。
鄉愁是指對故鄉的思念和懷念之情。它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
拆分部首和筆畫:鄉(外框、豎、木)、愁(心、忄、5畫)。鄉的拆分部首為木,愁的拆分部首為心。
來源:鄉愁最早出現在唐代文人的詩詞中,成為了一個獨立的詞語。鄉愁一詞在古代文學中被廣泛運用,表達了人們對故鄉的強烈感情。
繁體:鄉憂
古時候漢字寫法:鄉(方形的“邑”下面放一個“艹”),愁(右邊是“心”,上面是“少”)。古代漢字寫法隨曆史變遷而發生變化,現代漢字的寫法和古代有所區别。
例句:他聽到故鄉的鄉愁之音,不禁淚如雨下。
組詞:鄉村、故鄉、鄉間、鄉親、懷鄉、鄉音、鄉書。
近義詞:思鄉、思家、懷念、思念。
反義詞:留戀、渴望、旅行、移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