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代酷刑名。《資治通鑒·唐則天後垂拱二年》:“太後得告密者,輒令 元禮 等推之,競為訊囚酷法,有‘定百脈’、‘突地吼’……或以椽關手足而轉之,謂之‘鳳皇曬翅’。”參見“ 鳳凰曬翅 ”。
“鳳皇曬翅”一詞有兩種不同維度的解釋,需結合曆史文獻和現代引申義分别說明:
根據《資治通鑒》等史料記載,這是唐代武則天時期的一種酷刑。具體指将犯人手腳綁在橫木上旋轉折磨,因受刑者姿态形似鳳凰展翅而得名。同類型刑罰還有“仙人獻果”“玉女登梯”等,由酷吏來俊臣等人使用,反映了當時嚴酷的司法環境。
少數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隱藏實力,等待時機”的比喻,源自神話中鳳凰曬翅展示力量的意象。但需注意:
唐代張鷟《朝野佥載》記載:“每訊囚,必遣……鳳凰曬翅”,印證了其作為刑罰的曆史背景。
建議在學術研究時優先采用曆史文獻記載的釋義,若涉及文學比喻需标注現代引申特性。
《鳳皇曬翅》是一個四字成語,形容事物達到巅峰狀态後開始衰落。它由四個漢字組成,包括“鳳”、“皇”、“曬”、“翅”。這個成語可用于形容事物的發展過程。
《鳳皇曬翅》的四個字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幾個不同的部首:鳳(王)、皇(白)、曬(日)、翅(羽)。這四個字的總筆畫數為17。
《鳳皇曬翅》這個成語的出處是出自于《漢書·匈奴傳上》。繁體字形為鳳皇曬翅。
在古代,鳳(凰)字的寫法常常是以“出頭高屋”為主要組成部分的形狀,而皇字的寫法則側重于皇冠的圖案。曬字則常常寫成“日”字旁加上“㫃”或“少”字旁。翅字的寫法與現在相似,主要由“習”字旁和“羽”字部組成。
1. 那家公司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如今鳳皇曬翅,業績開始下滑。
2. 這位運動員曾經是世界冠軍,但如今鳳皇曬翅,實力已經不如以前。
1. 鸾鳳和鳴
2. 玉殒鳳毛
3. 磨砺鳳凰
1. 高歌猛進
2. 開天辟地
3. 銳不可當
1. 雞犬不留
2. 日薄西山
3. 初露鋒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