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謝公樓 ”。
“謝樓”一詞的含義可從兩個角度進行解釋,具體需結合語境判斷:
謝樓即“謝公樓”的簡稱,指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的謝朓樓。此樓為南朝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修建,初名“高齋”,唐代重建後改稱“謝朓樓”或“謝公樓”。李白曾在此寫下名篇《宣州謝朓樓餞别校書叔雲》,使其成為文人雅集的象征地。其特點包括:
少數文獻(如)提到“謝樓”為成語,源自白居易詩句“樓台謝不盡”,表示用詩文表達感激之情。但此解釋在其他權威典籍中未廣泛記載,可能屬于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用法,需謹慎采用。
在大多數語境下,“謝樓”指向謝朓樓這一曆史建築。若涉及古詩文或地域文化(如宣城、李白詩作),應優先采用第一種解釋;若明确引用白居易相關典故,可結合第二種解釋,但需注明出處差異。
謝樓一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在《說文解字》中可找到它的各個部分的拆分。謝字的部首是言,筆畫數為7;樓字的部首是木,筆畫數為13。
謝樓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小雅·謝南風》中的一句詩:“思我 樓前 樓。謝謝君子攸”。在古代,樓是指高大的建築物,有時也有指樓台的義引申。而謝則表示謝謝的意思。把謝和樓放在一起使用,表示向樓前的人表示感謝之情。
在繁體中,謝樓可以寫作「謝樓」。
古代的漢字寫法中,謝字與現在的寫法有些不同。它的舊字形是「卞」,此字代表以手猛搧的動作,然而,這個字表音符號的字形太濫,畢竟這個字和爨字都有元音字表音也是不行的。
以下是使用謝樓這個成語的例句:
1. 他感謝熱心的志願者們在謝樓上的無私幫助。
2. 在某個溫馨的時刻,他們相互緻謝站在謝樓下的人。
3. 對于幫助過的人,要記得向他們說一聲謝謝,就像站在謝樓上同樣。
謝樓的反義詞可以是“怨不得”,近義詞可以是“緻謝”、“感謝”。組詞可以是“謝謝”、“謝意”、“謝絕”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