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至的意思、二至的詳細解釋
二至的解釋
指冬至和夏至。《左傳·昭公二十一年》:“二至、二分,日有食之,不為災。” 杜預 注:“二至,冬至、夏至。” 晉 葛洪 《抱樸子·博喻》:“ 威 施 之艷,粉黛無以加;二至之氣,吹噓不能增。” 清 朱大韶 《駁萬氏分至不系時說》:“ 周 兼用六代之禮樂, 魯 用四代,其祭天之月,亦宜損于 周 ,故二至之日不祭天地也。”
詞語分解
- 二的解釋 二 è 數名:一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貳”代)。 雙,比:獨一無二。 兩樣,别的:二話。不二價。 兩 筆畫數:; 部首:二; 筆順編號:
- 至的解釋 至 ì 到:至此。自始至終。從古至今。至于。以至。甚至。 極、最:至少。至親。至交(最相好的朋友)。至誠。至高無上。至理名言。 筆畫數:; 部首: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二至”是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冬至和夏至這兩個節氣,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二至”特指一年中晝夜長短變化的兩個極點:
- 夏至: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标志着盛夏來臨;
- 冬至: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象征寒冬開始。
二、天文與文化意義
- 天文特性:兩者均為太陽直射點到達北回歸線(夏至)或南回歸線(冬至)的日期,是地球公轉軌道上的關鍵節點。
- 農耕象征:古代農耕社會中,夏至代表農作物生長旺盛期,冬至則預示休耕與冬季蟄伏,是安排農事的重要參考。
- 哲學引申:常被用來比喻事物的極端狀态,如“二至之氣,吹噓不能增”(葛洪《抱樸子》),形容極緻不可逾越。
三、文獻例證
- 《左傳·昭公二十一年》:“二至、二分,日有食之,不為災。” (“二分”指春分、秋分)。
- 清代朱大韶《駁萬氏分至不系時說》提到周代祭祀禮儀與二至的關聯。
- 宋代許及之詩句“二至争愆逾”,以節氣變化暗喻自然規律。
四、現代應用
現代語境中,“二至”仍用于描述節氣,偶見于文學或曆史讨論中,強調時間節點或極端狀态的象征意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典籍中的用法,可參考《左傳》《抱樸子》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二至》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這個詞是描述某種事物所達到的最高或最遠的程度。它通常用來表示極限、最高點或最遠處。在人類的生活中,我們經常用這個詞來形容某些行為、感受或物體達到了極限或最大值。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二至》的部首是“二”,它的筆畫數是2。
來源:
《二至》這個詞在古代經典文獻中很常見,在《莊子》、《管子》等著作中都能看到它的使用。它也常常被用來修飾一些形容詞,如“高至”、“遠至”等,以表達一些超越尋常的極限或最高境界。
繁體:
《二至》這個詞的繁體字形為「二至」,保留了原詞的意思和發音,隻是字形上稍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會因時代和地區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在古代寫作中,我們可以看到《二至》這個詞以不同的形式出現。例如,在楚簡、秦簡等古代文物中,我們可以看到《二至》以「二㶮」的形式出現。
例句:
1. 他的勇氣高至一身,無人可比。
2. 她的愛心遠至千山萬水,感動了很多人。
組詞:
《二至》這個詞可以與其他詞組合形成新的詞彙,例如「至高」(最高的)、「至遠」(最遠的)、「至美」(最美的)等。
近義詞:
《二至》的近義詞包括「最高」、「極限」、「頂峰」等,它們的意思都指向事物所能達到的最大或最高的程度。
反義詞:
《二至》的反義詞可以是「最低」、「遠非」、「無極限」等,它們表示事物沒有達到最高或最遠的程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