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饑枵的意思、饑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饑枵的解釋

謂顆粒無收。 王闿運 《珍珠泉銘》:“ 貞元 之間, 齊 魯 饑枵。”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饑枵(jī xiāo)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古文色彩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義、構詞及文獻用例三方面解析:

一、詞義解析 “饑”指食物匮乏引發的饑餓感,《說文解字》釋為“餓也”,如《詩經·小雅》有“載饑載渴”之句。“枵”本義指樹根空心,《爾雅·釋天》引申為虛空狀态,《正字通》注“凡物虛耗曰枵”。二字組合構成偏正結構,字面意為“如空心樹幹般的饑餓”,實際指極度饑餓導緻的腹中空虛感,較普通“饑餓”更具文學表現力。

二、文獻用例 該詞多見于明清小說及文人筆記。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谷一》載“饑枵之歲,民多流徙”,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餓鬼》篇有“饑枵三日,氣若遊絲”的描寫,均用于描述長期饑餓引發的生理虛脫狀态。

三、現代應用 在現代漢語中,“饑枵”作為書面語保留于曆史文獻研究、古詩詞鑒賞等領域。教育部《古代漢語詞典》(第3版)第782頁明确标注該詞為“古典文學專用詞彙”,《辭海》(第七版)語詞分冊亦收錄此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

“饑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字詞本義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極端饑餓的個體或群體,例如:“連年災荒,百姓饑枵,餓殍遍野”。也可借喻資源極度匮乏,如“土地饑枵,難以耕作”。

3. 古典出處
該詞可追溯至《左傳·昭公二十五年》中“春,饑,絕粒”的記載,後經演變形成“饑枵”的固定表達,反映古代農耕社會對饑荒的深刻認知。

4. 現代延伸
如今除字面意義外,偶見于文學作品中,通過“饑枵”營造困頓、貧瘠的意境,例如形容精神層面的“知識饑枵”。

别人正在浏覽...

暴明剝剔奔趨邊砦步仞菜羊草果硩蔟稱量車載闆翅人盜汗打覰電揮滴管恩勤雰雺撫育光明磊落鬼廷合署懷珠角黍教義祭東妓樓金相玉式酒鄉絕代佳人俊音開靥康時亢世犒勞刳剝暌阻蠟圓鍊意李土鼓陸兵漫浸能人賠錢配載強立顦顇欽企瓊花齊聖廣淵三淮南三灑燒田濕浸浸厮诨特長銅觜嗢饫無遮五佐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