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拔軍的意思、拔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拔軍的解釋

回軍,退兵。《南史·梁豫章王綜傳》:“ 武帝 曉别玄象,知當更有敗軍失将,恐 綜 為北所擒,手敕 綜 令拔軍。”《新唐書·劉仁軌傳》:“時 高定方 伐 高麗 ,圍 平壤 不克, 高宗 詔 仁軌 拔軍就 新羅 與 金法敏 議去留計。”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十六:“其前軍 朱友裕 為 朱瑄 掩撲,拔軍南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拔軍”是一個古代軍事術語,其核心含義為回軍、退兵,指軍隊主動或被動撤離戰場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1. 《南史·梁豫章王綜傳》
    記載梁武帝因擔憂将領被俘,下令“拔軍”撤退,體現戰略調整的意圖。
  2. 《新唐書·劉仁軌傳》
    提到唐高宗命劉仁軌“拔軍”與新羅商議軍事部署,反映撤退後的外交協調。
  3. 《北夢瑣言》
    描述朱友裕部隊被襲後“拔軍南去”,強調戰術性撤退。

現代語境中的延伸

雖為古語,但現代偶見用于比喻性描述,如“拔軍回營”可指結束任務或終止行動。

該詞多用于史書或文言語境,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撤退原因(如戰略調整、戰局不利等)。若需進一步分析特定案例,可提供具體文獻段落。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拔軍(bá jūn)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将軍、統帥。拔字的部首是手,部首筆畫數為7;軍字的部首是冖,部首筆畫數為4。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是一個繁體字。 在繁體字中,拔軍的寫法保持不變,依然是拔軍。 古時候,“拔軍”兩個字的寫法基本上與現代相同,并沒有太大的區别。 以下是“拔軍”這個詞的例句: 1. 他是一位英勇的拔軍,領導着部隊取得了重大勝利。 2. 這位拔軍嚴明紀律,深受士兵們的敬佩。 其他與“拔軍”相關的詞彙包括: 組詞:拔根(bá gēn)、拔高(bá gāo)、拔除(bá chú) 近義詞:将軍、統帥 反義詞:步兵、士兵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