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曆書的意思、曆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曆書的解釋

[almanac] 見“曆 4 ”

詳細解釋

依一定曆法編制的記載年月日時節候等的專書。 唐 劉肅 《大唐新語·記異》:“ 一行 乃撰《開元大演曆》一卷……《曆書》二十四卷。” 趙樹理 《小二黑結婚》一:“ 二諸葛 看了看曆書,又掐指算了一下說:‘今天不宜栽種。’”


排列月、日、節氣等供查考的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曆書是記錄天文曆法信息并指導農事、節慶等社會活動的重要工具典籍。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曆書指"按一定曆法編排年、月、日、節氣等供查考的書冊",其核心功能在于通過系統編排時間序列,為人類活動提供天文依據。

我國現存最早的完整曆書可追溯至唐代《宣明曆》,該曆法精準計算了日食周期與節氣變化,印證了《中國天文曆法史》中"古代曆書兼具科學測算與人文指導雙重屬性"的論斷。典型曆書結構包含三大部分:年曆總表标注朔望時刻,節氣表确立農耕周期,吉兇宜忌反映民俗文化,這種複合型編排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被定義為"時間管理系統與傳統文化的載體"。

在應用領域方面,元代《授時曆》首次将曆書與農業緊密結合,确立二十四節氣與物候的對應關系。據《中國農業文化遺産研究》記載,該曆書推廣後使江南水稻畝産提升20%,印證了曆書在古代社會經濟中的實踐價值。現代電子曆書在繼承傳統基礎上,新增日月食預報、航天器發射窗口等數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2024年發布的《天文年曆》即包含超過300項航天器軌道參數。

網絡擴展解釋

曆書是記錄時間、節氣及重要日期的工具書,其含義和特點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定義

曆書指按照特定曆法編排年、月、日、節氣、節日等信息的書籍,常見形式包括年曆、月曆、日曆、台曆等。古代稱“通書”“時憲書”,因多由官方頒布,又稱“皇書”或“皇曆”。

二、曆史與文化意義

  1. 農業與政權象征:古代曆法指導農事活動,被視為國家秩序的核心。《尚書·堯典》記載“敬授民時”,秦漢時期由太史令掌管曆法。
  2. 文獻記載:司馬遷《史記·曆書》是早期系統記載曆法的文獻,列為“八書”之一。唐代起曆書需皇帝審定,禁止私印。

三、典型曆書舉例

中國古代重要曆書包括《夏小正》《三統曆》《授時曆》《崇祯曆書》等,其中《授時曆》曾長期影響東亞曆法體系。

四、功能演變

早期曆書側重農時指導,後期逐漸融入生活知識,如耕作技巧等。現代曆書則更多承載文化習俗與紀念日功能。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書内容或曆史細節,可查閱《史記·曆書》或相關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伏安宜柏夷亮父兵戰不知世務齒臷抽征踹足翠羅大姆子擔簦大嚣颠頹頂戴獨居訪事符徵怪誣古闆顧計孩乳黑濛濛轟礮黃楊厄閏惠麗胡奴噍聱禁戎瘠田九疑仙人絶力隽豪刻鹄類鹜寬解梨花盞離鸾龍跳盲人扪燭滿月酒沒毛大蟲瞢眊魔魍男尊女卑前半天阡陌旗旌青頭茕鳏人造行星日積月累商橫山翁石閣手稿雙套飛車松爐調風月痛诮玩完夕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