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傳·昭公七年》:“雖有挈缾之知,守不假器,禮也。”《莊子·秋水》:“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挈缾之知”、“用管窺天”皆謂所見不廣。後因以“缾管”喻見識短淺。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序志》:“但言不盡意,聖人所難;識在缾管,何能矩矱。”
“缾管”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píng guǎn,由“缾”(左右結構)和“管”(上下結構)組成,其含義與典故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本義來源
該詞源自《左傳·昭公七年》和《莊子·秋水》的典故:
具體釋義
由于搜索結果均來自權威性較低的網頁,建議在正式場合使用該詞時,結合權威典籍(如《漢語大詞典》)進一步驗證。
缾管(píng guǎn)即指寬口窄腹的陶器容器,用于盛放飲料或其他物品。在古代,缾管通常用來儲存酒或水。
缾管的部首是缶(fǒu),總筆畫數為11畫。
缾管的字形衍化自古代的陶質酒器。缾指大口小腹的陶瓷容器,而管則是指器物中的筒狀部分,用來注入或排出酒液。
缾管的繁體字為甁管(píng guǎn)。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缾管的古文寫法為缾(image1)管(image2)。
1. 他從缾管中倒出一杯美酒。
2. 我買了一個精美的缾管作為禮物。
缾器、缾瓦、管子、器皿
酒缸、酒甕、壺罐
杯子、盤子、碗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