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承晏墨的意思、承晏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承晏墨的解釋

南唐 墨工 李承晏 所制墨。 宋 晁沖之 《複以承晏墨贈僧法一》詩:“我聞 江 南墨官有諸 奚 ,老 超 尚不如 廷珪 。後來 承晏 復秀出,喧然父子名相齊。”老 超 ,指 李超 ,本姓 奚 ,後賜姓 李 。子 廷珪 、 廷寬 , 廷寬 子 承晏 。世為 南唐 墨工,所制墨自 宋 以來推為第一。參閱 元 陸友 《墨史》卷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承晏墨"是中國古代名墨的代表之一,特指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制墨名家李承晏所制作或監制的墨錠。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 核心釋義 指五代南唐著名墨工李承晏所精制的高級松煙墨。該墨以選料考究、工藝精湛、品質超群而聞名于世,代表了當時制墨工藝的最高水平,是後世推崇的古代名墨典範。其名稱由制墨者姓名“承晏”與産品類别“墨”組合而成。

二、 曆史背景與工藝特征

  1. 時代與人物:李承晏生活于南唐時期(937年-975年),是繼李廷珪(李超之子)之後李氏制墨家族的重要傳人。南唐朝廷設墨務官,李承晏承襲家業,掌管官方制墨作坊,其墨品常作為宮廷貢品及賞賜之物。
  2. 選料與工藝:承晏墨精選優質松煙、膠(多為鹿角膠或牛皮膠)及珍貴香料、藥材,經反複捶打、揉捏、模壓成型、陰幹、打磨等多道複雜工序制成。其特點是墨質堅緻如玉,紋理細膩,色澤烏黑泛紫光,研磨時手感細膩,墨液純淨,書寫流暢,氣味清香,且具有“一點如漆”、曆久不褪色的特性,防蛀性極佳。

三、 文化價值與曆史地位

  1. 文房至寶:承晏墨與李廷珪墨齊名,被曆代文人墨客視為文房珍品,是書法、繪畫創作的上乘選擇。其卓越的品質滿足了文人對書寫材料近乎苛刻的要求,體現了古代工匠精神與實用美學的完美結合。
  2. 收藏價值:由于其制作精良、存世稀少,承晏墨自宋代起便成為收藏家競相追逐的對象。宋人筆記、墨譜(如《墨譜法式》、《墨史》)對其多有記載和贊譽,其價值常與黃金比肩。
  3. 工藝标杆:承晏墨代表了南唐時期徽州地區(今安徽歙縣一帶)制墨工藝的巅峰,對後世徽墨的發展産生了深遠影響,其制作技藝和品質标準為後世墨工所效仿和追求。

四、 文獻記載與評價 關于承晏墨的記載,散見于宋代及以後的各類文獻:

五、 現代認知 如今,“承晏墨”已成為中國古代名墨的文化符號,象征着傳統制墨工藝的精湛與輝煌。其名常見于中國文房四寶史、工藝美術史、文物研究的論著中。盡管真品極為罕見,但其曆史價值和文化内涵仍被高度珍視。

參考資料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承晏墨”是古代文房四寶中墨的精品,其含義及背景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1. 基本定義
    指南唐墨工李承晏所制的墨,因技藝精湛聞名于世。其家族世代為制墨名家,祖父李超(本姓奚,賜姓李)、父李廷寬均為南唐宮廷墨工,李承晏繼承家業并創新工藝,使墨品達到極高水準。

  2. 曆史地位
    自宋代以來,承晏墨被推為第一,成為文人雅士推崇的珍品。宋代晁沖之在《複以承晏墨贈僧法一》詩中贊其“喧然父子名相齊”,側面印證了李氏家族制墨的卓越聲譽。

  3. 工藝特點
    雖具體工藝細節記載較少,但結合南唐制墨傳統,推測承晏墨可能具備膠質均勻、色澤黑潤、香氣持久等特點,符合唐宋時期“豐肌膩理、光澤如漆”的頂級墨标準。

  4. 文獻記載
    相關記載見于宋代詩詞及元代陸友《墨史》等文獻,明代《墨史》亦收錄其家族制墨事迹,成為研究古代制墨史的重要依據。

  5. 文化影響
    承晏墨不僅是實用書寫工具,更成為文人階層身份與品味的象征,反映了五代至宋時期手工業技藝與文化審美的結合。

擴展參考:若需進一步了解李氏制墨家族譜系或具體墨品特征,可查閱《墨史》等古籍,或關注現代文房四寶研究中對南唐墨的複原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暗目伯夫擺闊悲栗貝帙筆苑不分青紅皂白不今不古抽腸出格麤鹵大剉碓丁簾訂誓東郭之迹動腳泛唇泛舌風言風語服劍圭瓒酣暢淋漓汗席會論幾次三番街蕪叽裡咕噜金書鐵券酒籌機智俊士枯墳野冢雷殷龍圓輪次履薄眠雲篾絲謀谮鬧着玩兒泥垢咆怒樸實頭乾車鉗且牽绾湫閉如魚似水三番兩次扇夫珊瑚礁梢殺衰蓬霜髯四施土附魚嵬麗無頗先鄭小家碧玉歇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