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守正的意思、守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守正的解釋

(1).恪守正道。《史記·禮書》:“循法守正者見侮於世,奢溢僭差者謂之顯榮。” 唐 皮日休 《鄙孝議下》:“有守正者,雖大孝不録;為非者,雖小道必旌。則聖人之制,後何法焉?” 宋 曾鞏 《責帥制》:“有苟簡姑息之心,無守正奉公之誼,閫外之事朕孰賴哉!” 清 龍啟瑞 《陳平周勃論》:“ 高帝 之與 呂氏 論相也,首 王陵 ,次 平 勃 ,豈不陰識 陵 之守正,而欲二子有以佐之歟!”

(2).指防守城門的官員。 清 李鬥 《揚州畫舫錄·橋西錄》:“﹝賊﹞突至城下急攻西南二門,箭集城垛如飛蝗。公與東門守正戶部主事 耿應昌 、南門守正廩員 盧爾惇 、巡簡司 郭上學 砲矢并發。”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守正"是由"守"與"正"構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是堅守正道、恪守準則。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定義,"守"指遵守、保持,"正"指正當、正直,組合後強調對正确原則的堅守。具體可從三個維度解析:

一、倫理維度 《漢語大詞典》指出其源自《孟子·離婁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強調道德規範的持守。儒家傳統中特指恪守禮法綱常,《論語·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即體現這一價值取向。

二、學術維度 清代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中提出"守正不阿"的治學态度,指學術研究中堅持本義、不曲解原典的考據原則。這與《說文解字注》"守官"概念形成互文,共同構成傳統學術方法論。

三、法理維度 《唐律疏議·名例》将"守正"列為官吏考核标準,具體化為"守文據法"的行政準則。這一法律内涵在《宋刑統》中得到延續,與"枉法"形成明确對立概念。

網絡擴展解釋

“守正”是一個漢語詞彙,包含以下核心含義和使用場景:

一、基本定義

“守正”指恪守正道,即在道德、原則或行為上堅守正确的立場,不因外界誘惑或壓力而偏離。該詞由“守”(保持)和“正”(正确、合理)構成,強調對道義的忠誠。

二、出處與曆史

  1. 古代文獻
    • 《史記·禮書》提到“循法守正者見侮於世”,指出堅守正道者可能反被世俗輕視()。
    • 唐代皮日休在《鄙孝議下》中批判社會對“守正者”的忽視,反映其作為傳統道德标準的重要性()。

三、詳細解釋

  1. 道德層面
    守正要求個人在複雜環境中保持正直,如《漢書·劉向傳》所言“君子獨處守正,不桡衆枉”,強調獨立人格與責任擔當()。
  2. 實踐層面
    包括抵禦誘惑、維護公平,如宋代曾鞏批評“無守正奉公之誼”的失職行為()。

四、使用場景與例句

五、現代意義

守正被賦予更廣泛的内涵,如守望高尚、胸懷正氣,與個人修養、社會責任感緊密相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官職“守正”(防守城門的官員)或其他引申義,可參考《揚州畫舫錄》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鵊鳥白頭疊雪寶馬拔山璧緯沖辰川川黜迹純度錯讀髧髦典則俊雅定冊短棹對襯遁戢紛拿高弦姑姊壺領胡桃虎翼嘉悼徦爾假面具漸鴻簡懶見人金莖進馔蠲逋蠲紙局司略斜馬荔滿天魅鄉木版粘吝繳繞牛棚弄印女牢排解畦畎去除鋭達弱室入世苫茨首虜率厮捱搜田算囊通掌桅木窩隱武抃響逸閑歲邪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