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扼其要害而击其空虚。《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救鬭者不搏撠,批亢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宋 陈亮 《中兴论》:“ 齐 秦 诚天下之两臂也,奈虏人以为天设之险而固守之乎!故必有批亢擣虚、形格势禁之道。”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东方兵事纪略》:“我诸军严防中路 九连城 江面,而 倭 人乃潜袭上下游,将以全力萃於中路,为批亢擣虚计。”亦作“ 批吭捣虚 ”。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一折:“凡为元帅,须要机谋,批吭捣虚,为头説谎,调皮无赛。”
2.谓有缝便钻,从中取利。 明 无名氏 《石榴园》第一折:“自家姓 炒 名 皮 ,字 蓼花 ,乃油嘴出身,平昔帮闲钻懒,批吭捣虚。”
“批亢捣虚”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源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救斗者不博戟,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意为:劝解争斗时不应直接参与,而应攻击要害或空虚处,使形势受制,自然化解冲突。)
常用于军事或竞争场景,强调避开正面强攻,通过精准打击弱点取胜。类似俗语“打蛇打七寸”。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演变或更多例句,可参考《史记》原文或权威词典。
《批亢擣虚》是一个成语,意为批评胡说八道的人或行为。
《批亢擣虚》可以拆分为:
批 - 扌(手)+ 匕(刀)
亢 - 亠(亨字)+ 冫(由下冫凸而上的丶)+ 儿
擣 - 扌(手)+ 岜(中间有一个竖弯曲下去的人)+ 手
虚 - 虍(三横之间有一个竖)、白
《批亢擣虚》出自《荀子·劝学》。原文为:“兵车既留,革车既平,士民既定,农夫无事,则乡之童蒙,县之积岁可使批亢揲虚。”意为在战争结束、社会安定、农民没有战事的时候,可以让乡村中的孩子学习批评亢奋以及辨别真伪。后来人们将其中的“批亢擣虚”引申为一种行为,用来批评胡说八道的人。
《批亢擣虚》的繁体写法为:
批 - 抵(手)+ 畢(刀)
亢 - 亨(亨字)+ 冰(冰形)+ 兒
擣 - 抵(手)+ 梯(台阶形)+ 扌
虛 - 虍(三橫一竖)、白
古时候《批亢擣虚》的汉字写法为:
批 - 抵(手)+ 畐(刀)
亢 - 丬(亨字)+ 冄(下冫凸上丶)+ 兒
擣 - 抵(手)+ 哞(中间有一个弯曲竖),手
虛 - 虍(三橫一竖)、百
他在会议上批亢擣虚,为我们指出了问题的核心。
批发、亢奋、虚荣、擣鼓、擣蒜
奚落、指责、斥责、责备
称赞、歌颂、赞美、赞扬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