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品德的意思、品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品德的解释

[moral character] 品格德行

被一种个人的品德所激励

详细解释

品质道德。 老舍 《四世同堂》三六:“和平与刚毅揉到一起才是最好的品德。” 叶圣陶 《给少年儿童写东西》:“一定要使少年儿童喜欢看,看了能懂,能得到好处,无论在品德方面,知识方面,还是娱乐方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品德,指个人在行为、作风上所表现出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是依据社会道德准则形成的稳定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

品德(pǐn dé)指品质道德,即个体通过言行体现出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质,如诚实、正直、勇敢等特质。其核心在于内在道德意识与外在行为的统一。


二、词源与构成

  1. 语素解析

    • 品:原指物品的等级,引申为人的行为层级(如品行、品性)。
    • 德:本义为“正直的行为”,《说文解字》释为“外得于人,内得于己”,强调自我修养与惠及他人。

      二字组合凸显道德行为的层次性与社会性。

  2. 历史演变

    先秦文献已见“德”的伦理化(如《论语·里仁》“德不孤,必有邻”),汉代后“品德”渐成固定复合词,如《汉书·贾谊传》论“品德纯备”。


三、权威定义扩展

  1. 《汉语大词典》释义: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包括人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和整体精神面貌”,强调其稳定性与综合性。

  2. 《教育大辞典》补充:

    品德需通过社会实践形成,受社会规范约束,包含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要素。


四、现实意义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将“品德修养”列为学生核心素养,指出其培养需融合文化传承与生活实践。当代研究中,品德被视为社会和谐与个人发展的基石(中国社会科学院《公民道德建设研究报告》)。


资料来源说明:

  1.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2.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3.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4.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公民道德发展报告》

网络扩展解释

“品德”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指个人在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中表现出的稳定品质与内在修养。它反映了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对善恶、是非的判断标准,以及通过行动展现出的精神境界。以下是具体解释:

1.定义与核心要素

品德由“品”(品格)与“德”(道德)组合而成,核心包括:

2.品德与道德的区别

3.品德的重要性

4.如何培养品德

5.文化视角

不同文化对品德的侧重点各异。例如:

总之,品德是个人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基石,需要持续的学习与实践。良好的品德不仅提升个人境界,也为社会进步提供内在动力。

别人正在浏览...

按需分配犇命变化万端逼醮冰糖残冻草庐三顾常态床箦出兑初秋矗削词色大礼堂丹青手颠骨子恩分儿家法外施仁飞礮非同寻常烽候凤仙花愤涛高踪革饰宫罚管籥侯弓江外见猎心喜寄附铺急流勇进金舌弊口恳恋凉暗寮民鳞翮迈人蛮纥恒绵延不断明堂平面图辟选朴拙灊皖清省情见力屈取会人不聊生沙轮适兴水帘书迹思量私着望影揣情文魁武头楯芜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