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披帶的意思、披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披帶的解釋

(1).穿上道士服。 宋 何薳 《春渚紀聞·宿生盲報》:“女年齒浸長,謀與披帶入道,不復有適人之議也。”

(2).猶披挂。 宋 曾鞏 《議邊防給賜士卒隻支頭子》:“隨駕之士,披帶已重,若有支賜,如何将行?”《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五年》:“今日財用所出,盡於養兵,然其間未嘗入隊,不堪披帶者,尚多有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披帶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均具有特定使用語境:

一、動詞用法:披挂佩戴

指将衣物、飾品或法器等搭挂、系戴在身上的動作,常見于宗教儀式或古典文獻。

例:佛教僧侶在重要法會時需披帶袈裟,以示莊重(參考《漢語大詞典》"披帶"詞條釋義)。

二、名詞用法:僧侶法衣

特指佛教僧人所穿的袈裟或法衣,作為宗教服飾的專稱。

例:唐代典籍中記載高僧“身着赤色披帶”(參考《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披帶"釋義)。

補充說明

該詞屬書面語,現代日常使用較少,多出現于佛教文化、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語境中。其核心語義始終圍繞“披覆于身”的動作或物品,隱含莊重性與儀式感(參考《佛學大辭典》對相關服飾的闡釋)。


權威來源說明

本文釋義綜合引自以下工具書: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
  2.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台灣教育部,2015網絡版)
  3.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披帶"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

  1. 穿戴宗教服飾
    指穿上道士服裝,象征皈依道教。該用法最早見于宋代何薳《春渚紀聞·宿生盲報》,文中描述女子成年後選擇披帶入道,斷絕婚嫁之念。這一含義多用于宗教語境。

  2. 軍事裝備的穿戴
    指将士披挂铠甲等作戰裝備,如宋代曾鞏《議邊防給賜士卒隻支頭子》中,描述士兵"披帶已重"的行軍狀态,《續資治通鑒》也提到軍隊中有不擅長披帶的士兵。


補充說明:

建議在解讀古文時結合具體上下文,優先參考前兩種傳統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背臨猜讒長禀乘釁刁調冬大麥多棱鏡放牧凡身黻繡共商國是乖則國内市場橫行逆施華潤胡部胡桃疆度積累浄財京坻齎用局地覺寤揆情度理老奶奶連蹦帶跳靈壽杖六等六學掄魁馬留耄亂秘妙冥差末列木汁佞史坡土喬忿企崇頃心鳅蝥栖偃取濟辱照乳字騷然收果睡息輸芒田徑賽瓦鼓完美無瑕微芹巍然文珰溫扇險畏協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