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披带的意思、披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披带的解释

(1).穿上道士服。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宿生盲报》:“女年齿浸长,谋与披带入道,不復有适人之议也。”

(2).犹披挂。 宋 曾巩 《议边防给赐士卒只支头子》:“随驾之士,披带已重,若有支赐,如何将行?”《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五年》:“今日财用所出,尽於养兵,然其间未尝入队,不堪披带者,尚多有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披带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均具有特定使用语境:

一、动词用法:披挂佩戴

指将衣物、饰品或法器等搭挂、系戴在身上的动作,常见于宗教仪式或古典文献。

例:佛教僧侣在重要法会时需披带袈裟,以示庄重(参考《汉语大词典》"披带"词条释义)。

二、名词用法:僧侣法衣

特指佛教僧人所穿的袈裟或法衣,作为宗教服饰的专称。

例:唐代典籍中记载高僧“身着赤色披带”(参考《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披带"释义)。

补充说明

该词属书面语,现代日常使用较少,多出现于佛教文化、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语境中。其核心语义始终围绕“披覆于身”的动作或物品,隐含庄重性与仪式感(参考《佛学大辞典》对相关服饰的阐释)。


权威来源说明

本文释义综合引自以下工具书: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2. 《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台湾教育部,2015网络版)
  3.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披带"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

  1. 穿戴宗教服饰
    指穿上道士服装,象征皈依道教。该用法最早见于宋代何薳《春渚纪闻·宿生盲报》,文中描述女子成年后选择披带入道,断绝婚嫁之念。这一含义多用于宗教语境。

  2. 军事装备的穿戴
    指将士披挂铠甲等作战装备,如宋代曾巩《议边防给赐士卒只支头子》中,描述士兵"披带已重"的行军状态,《续资治通鉴》也提到军队中有不擅长披带的士兵。


补充说明:

建议在解读古文时结合具体上下文,优先参考前两种传统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按试拜送笔墨残疾人惭腆谗杀朝燕屮稾愁愤代名词达通登纳蹲龙读书得间分际坟寺覆军该达改行为善膏明隔句公筵褐香脚俏皮借方解粘去缚计费季父矜絜金吾讥谈酒榜迹兆镌印郡姓可贵朗晃銮坡迈众面糊靡既目睹粘着偏国遣将徵兵倾心吐胆情意秦中升赏神仙肚事寛即圆税说外寝瓦碎渥恩我执霞馆乡官闲坐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