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披带的意思、披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披带的解释

(1).穿上道士服。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宿生盲报》:“女年齿浸长,谋与披带入道,不復有适人之议也。”

(2).犹披挂。 宋 曾巩 《议边防给赐士卒只支头子》:“随驾之士,披带已重,若有支赐,如何将行?”《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五年》:“今日财用所出,尽於养兵,然其间未尝入队,不堪披带者,尚多有之。”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披带"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

  1. 穿戴宗教服饰
    指穿上道士服装,象征皈依道教。该用法最早见于宋代何薳《春渚纪闻·宿生盲报》,文中描述女子成年后选择披带入道,断绝婚嫁之念。这一含义多用于宗教语境。

  2. 军事装备的穿戴
    指将士披挂铠甲等作战装备,如宋代曾巩《议边防给赐士卒只支头子》中,描述士兵"披带已重"的行军状态,《续资治通鉴》也提到军队中有不擅长披带的士兵。


补充说明:

建议在解读古文时结合具体上下文,优先参考前两种传统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披带的意思

《披带》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将带子披在身上或物体上。披指的是将物品从上部向下拉伸,带指的是长条形的物品。

拆分部首和笔画

披带的拆分部首是扌(手部)和巾(巾帼),扌表示与手相关的动作,巾表示与巾有关的物品。

披带的总笔画数是8画。其中,披的笔画数为7画,带的笔画数为1画。

来源和繁体

披带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服饰文化。在古代,人们常常在身上或物体上披上带子来装饰、固定或保护。因此,披带这个词就指代了这个动作。

在繁体字中,披带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披带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但是由于没有详细的古代文献记载,我们无法确认具体的古代写法。

例句

1. 她把披带围在身上,显得更加婀娜多姿。

2. 他披带着长袍,庄重地踏入大殿。

3. 妈妈披带了绣花围裙,开始忙碌地做晚餐。

组词

1. 披风:一种可以披在身上的大衣。

2. 披肩:一种可以披在肩膀上的短外套。

3. 披星戴月:形容夜晚星光璀璨。

近义词

1. 缠绕:围绕在物体上。

2. 裹着:用布或其他物品包裹住。

3. 扑倒:将身体或物体倒下。

反义词

1. 解开:将束缚或连接的物品松开。

2. 放下:将物品从手中或肩上等位置放下。

3. 松开:将握紧的物品松开。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