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進退韻的意思、進退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進退韻的解釋

見“ 進退格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進退韻,又稱“進退格”,是古代律詩用韻的一種特殊格式,其核心特點是通過交替使用兩個相鄰的韻部來押韻,形成“一進一退”的韻律效果。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特點

進退韻要求一首詩中交替使用兩個相近的韻部(即鄰韻),通常為第二、第六句用甲韻,第四、第八句用乙韻,形成隔句遞換的押韻方式。例如,甲韻為“寒”部,乙韻為“删”部,或甲韻為“魚”部,乙韻為“虞”部等。

2.曆史淵源

3.與其他韻法的區别

4.應用與實例

宋代楊萬裡《雨後贈斯遠》是典型例子,詩中交替使用“真”韻和“文”韻。例如:

第二句押“真”韻(甲韻),
第四句押“文”韻(乙韻),
第六句再押“真”韻,
第八句複押“文”韻。

5.規則與限制

進退韻通過靈活運用鄰韻,既保持了律詩的格律嚴謹,又增加了音韻的層次感,是古代詩人突破單一用韻限制的創造性嘗試。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例或曆史文獻,可參考《滄浪詩話》《詩人玉屑》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進退韻》的意思

《進退韻》是一個成語,表示在處理事情時要懂得時機的選擇和靈活的應變。它指的是能夠根據形勢變化靈活地選擇進退的能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進退韻》這個詞可以分成三個部分:進(辶部),退(辶部),韻(音部)。

進的部首是辶,它包含4個筆畫;退的部首也是辶,它同樣包含4個筆畫;韻的部首是音,它包含9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進退韻》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家陸法言的《書勸進退歌》。陸法言是南北朝時期的官員,他的這首歌表達了在動蕩的時代中如何處變不驚、靈活應變的思想。

《進退韻》的繁體寫法是「進退韻」。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古時候,《進退韻》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進的古字形為「進」,退的古字形為「退」,韻的古字形為「韻」。

例句

1. 在競選中,他靈活運用《進退韻》,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确的抉擇。

2. 要在職場中成功,需要學會掌握《進退韻》,根據形勢靈活變通。

3. 這個團隊在困境中毫不猶豫地選擇退,顯示了他們的《進退韻》過人。

組詞

進步、進展、進化、退縮、退卻、韻律、韻味、韻事、韻文

近義詞

進退兩難、進退維谷、左右為難、進退失據

反義詞

剛進染退、陰差陽錯、左右有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