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黍民的意思、黍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黍民的解釋

指蚊蚋。 晉 崔豹 《古今注·問答釋義》:“ 河内 人并 河 而見人馬數千萬,皆如黍米,遊動往來,從旦至暮。家人以火燒之,人皆是蚊蚋,馬皆是大蟻。故今人呼蚊蚋曰黍民,名蟻曰元駒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黍民是由“黍”與“民”構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構詞邏輯及文化背景三方面解析:

  1. 字義溯源

    “黍”在《說文解字》中釋義為“禾屬而黏者”,特指古代黃河流域廣泛種植的粟類作物,後引申為糧食的象征。“民”在甲骨文中象草木初生之形,《說文解字》注為“衆萌也”,指庶民群體。

  2. 構詞邏輯

    該詞屬偏正結構,“黍”限定“民”的屬性,可理解為“以黍為生計依托的民衆”。參照《詩經·魏風·碩鼠》“無食我黍”的農耕語境,黍民或指代依賴黍類作物生存的古代農民階層。

  3. 文化關聯

    《周禮·地官》記載“倉人掌粟入之藏”,印證黍在周代是稅收與民生的重要物資。結合《齊民要術》對黍類種植技術的詳述,黍民可能涵蓋從事黍作生産、加工及賦稅繳納的基層群體。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黍民”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黍民(拼音:shǔ mín,注音:ㄕㄨˇ ㄇㄧㄣˊ)指蚊蚋(即蚊蟲)。該詞源自晉代崔豹的《古今注·問答釋義》,書中記載了一則典故:河内地區有人看到河岸邊有成千上萬人馬,形如黍米般大小,後來用火燒後發現“人”實為蚊蚋,“馬”實為大螞蟻。因此,古人将蚊蚋稱為“黍民”,螞蟻稱為“元駒”。

構詞特點

使用場景

該詞屬于古代文學中的形象化表達,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多見于古籍或研究文獻中。例如:“故今人呼蚊蚋曰黍民,名蟻曰元駒也。”(《古今注》)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典故或詞語演變,可參考《古今注》原文或權威詞典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百事大吉白象抱産包紮伯禹不劣方頭常則春聯動手術乏匮方施範張飛澇豐犧勾拽孤兒孤孑過逾何辜黑毵毵滑頭滑腦化行椒煙經帷幾年襟袂金尊炬炭筐籮厲民麗飾鹭鹓鬘花南唐二主弄參軍被甲執兵遷善去惡洽賞旗蓋青海悛悛權暫升降機識字班艏樓叔公朔蓬書通二酉歲殖鎖口糖彈通腿拖綉毬土事往古來今穩重撾捶五紽賢範斜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