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水名。即今 四川省 大渡河 。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沫水》:“ 沫水 出 廣柔 徼外,東南過 旄牛縣 北,又東至 越嶲 靈道縣 出 蒙山 南,東北與 青衣水 合,東入于 江 。”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與岑參》:“ 沫水 即 大渡河 ,俗名 銅河 ,水勢湍急,在與 泯江 合流處,曾幾次改道。”
沫水的含義可從地理名稱和比喻義兩方面解釋:
一、地理名稱 沫水是古代對四川省大渡河的舊稱。該名稱最早見于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指發源于青海果洛山的河流,經四川丹巴、樂山等地彙入岷江。現代地理學中,大渡河全長約1062公裡,是岷江最大支流,以水勢湍急著稱,在樂山與青衣江交彙處曆史上曾多次改道。
二、比喻含義(較少用) 部分文獻将「沫水」引申為水的泡沫,比喻虛幻無實質内容的事物。這種用法源自《詩經》對水沫的文學化描述,現代多用于文學創作中。
注:日常使用中以地理名詞解釋為主,比喻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關于該詞更多曆史考證,可參考《水經注》及郭沫若相關地理研究著作。
“沫水”是指水的表面上産生的泡沫。
“沫水”由“氵”和“末”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8畫。
“沫水”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在古代,人們用“水”的形象來表達泡沫的概念,因此形成了現代稱為“沫水”的詞語。
在繁體字中,“沫”字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古代漢字中的“沫”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而是采用“水”字作為旁邊,形似“泡”字。
1. 池塘中的荷葉上覆滿了清澈的沫水。
2. 孩子們在海灘上玩耍,潑起了一片沫水。
1. 泡沫:指形成在液體表面的氣泡。
2. 水泡:指在皮膚或黏膜上形成的小水囊。
1. 泡沫
2. 水沫
1. 清水
2. 污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