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飘飖的意思、飘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飘飖的解释

(1).风吹貌。《文选·班彪<北征赋>》:“风猋发以飘颻兮,谷水漼以扬波。” 刘良 注:“飘颻,风驰皃。” 晋 傅玄 《杂诗》:“清风何飘颻,微月出西方。” 明 何景明 《落叶哀蝉曲》:“凉风飘颻兮吹玉阶,秋叶颯兮鸣蝉哀。”

(2).飘荡;飞扬。 汉 边让 《章华台赋》:“罗衣飘颻,组綺繽纷。” 唐 武元衡 《寓兴呈崔员外诸公》诗:“三月杨花飞满空,飘颻十里雪如风。”《红楼梦》第二七回:“满园里綉带飘颻,花枝招展。”

(3).形容动荡、起伏。 晋 陶潜 《闲情赋》:“思宵梦以从之,神飘颻而不安。” 唐 欧阳詹 《二公亭记》:“又钓人飘颻於左右,游禽出没乎前后。”《明史·俞通海传》:“有顷,六舟绕敌舰出,飘颻若游龙。”

(4).摇动;晃动。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所餘十九齿,飘颻尽浮危。”《西游记》第七七回:“﹝ 行者 ﹞即抽身跳在宝殿寻时,忽见光彩飘颻。”

(5).飞翔貌。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十:“焉得凌霄翼,飘颻登云湄。” 唐 元友直 《小苑春望宫池柳色》诗:“继续游蜂聚,飘颻戏蝶轻。” 宋 欧阳修 范仲淹 等《鹤联句》:“頡頏紫霄垠,飘颻沧浪潯。”

(6).形容举止轻盈、洒脱。 唐 柳泌 《玉清行》:“照彻圣姿严,飘颻神步徐。” 明 梁辰鱼 《好事近·寄怀》套曲:“花馆贮多娇,冠当筵风度飘颻,纤歌飞处,柳外乳鶯春晓。” 明 无名氏 《赠书记·扫茔遘侠》:“看他丰姿出羣,飘颻韵生,我琳瑯触目今何幸。”

(7).流落;飘泊。《三国志·蜀志·关羽传》“共至 夏口 ”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隐 《蜀记》:“ 羽 劝 备 杀公, 备 不从。及至 夏口 ,飘颻 江 渚, 羽 怒曰:‘往日猎中,若从 羽 言,可无今日之困。’” 南朝 宋 鲍照 《代櫂歌行》:“羈客离婴时,飘颻无定所。” 明 陆采 《明珠记·煎茶》:“郎年少,自分离;孤身何处飘颻。”

(8).形容驰思高远。 晋 葛洪 《抱朴子·辞义》:“夫文章之体,尤难详赏……明飘颻之细巧,蔽於沉深之弘邃也。” 唐 韦应物 《横吹曲辞·长安道》:“丽人綺阁情飘颻,头上鸳釵双翠翘。” 清 刘大櫆 《海门鲍君墓志铭》:“盖君之天才鸿丽,山峙泉涌,放恣飘颻,极驰騖之能,不劳纪律部伍,而自中於法度。”

(9).遥远貌。 南朝 梁 庾肩吾 《经陈思王墓诗》:“飘颻 河 朔远,颭飇颶风鸣。” 唐 高适 《燕歌行》:“边庭飘颻那可度,絶域苍茫无所有。”

(10).指缥渺貌。 唐 韦应物 《燕李录事》诗:“近臣零落今谁在,仙驾飘颻不可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飘飖”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形容物体在风中轻盈飘动、摇曳不定的状态,常用于描绘轻柔物体(如旗帜、丝带、柳絮、雪花等)随风起伏的动态景象。其核心含义侧重于轻盈、飘荡、不稳定的视觉感受,常带有优美或萧瑟的意境。

以下从词典学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随风飘动摇曳

    指物体因风力作用而在空中或水面轻柔地摆动、起伏。

    例:旗帜在风中飘飖|柳絮随风飘飖。

    来源:《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收录该义项,强调其动态轻盈的特征。

  2. 比喻动荡不安或漂泊无定

    引申形容人生际遇、时局或心境的起伏不定,隐含无依无靠之感。

    例:乱世中身世飘飖|乡愁如落叶飘飖。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指出其抽象化用法。


二、古典文献中的用例

  1. 曹植《洛神赋》

    “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描绘洛神衣袂如雪花在旋风中轻盈飘舞,突出仙姿飘逸之美。

    来源:中华书局《曹植集校注》。

  2. 杜甫《新婚别》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诗中“飘飖”暗喻战乱中夫妻离散的命运(注:此例为引申义语境)。

    来源:《杜诗详注》(仇兆鳌注本)。


三、语义辨析


四、现代使用场景

  1. 自然描写:

    形容落叶、风筝、云烟等轻柔物体的动态。

    例:“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飖,寻找新的土壤。”

  2. 文学修辞:

    用于诗歌、散文中营造空灵或寂寥的意境。

    例:“她的思绪如羽毛般飘飖,无处安放。”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3. 《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
  4. 曹植《洛神赋》(中华书局点校本)
  5. 杜甫《新婚别》(《全唐诗》卷二百一十七)

(注:因部分古籍原典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以权威出版物为准;现代词典释义可参考商务印书馆官网汉语大词典数据库,但具体条目需订阅查阅。)

网络扩展解释

“飘飖”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风吹的样子
    形容物体在风中摇曳或飘动的状态。
    例:刘良注《文选·班彪》提到“飘颻,风驰皃”,即风吹动时的景象。

  2. 飘荡、飞扬
    指物体在空中轻盈飘动或随风飞扬。
    例:唐代武元衡诗“三月杨花飞满空,飘颻十里雪如风”,以杨花纷飞比喻飘飖的动态。

  3. 动荡、起伏
    用于描述抽象事物的波动或心神不宁。
    例:陶渊明《闲情赋》中“神飘颻而不安”,表现思绪的动荡。

  4. 摇动、晃动
    指物体因外力作用而摆动。
    例:韩愈诗句“飘颻尽浮危”形容牙齿松动的状态。

  5. 飞翔貌
    引申为鸟类或轻盈物体的飞翔姿态。
    例:阮籍《咏怀》中“飘颻登云湄”,描绘凌空飞翔的意境。


二、其他引申义(见于部分文献)


三、使用注意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别识拨弓朝府成夜打伙计当不的打手砥课二七凫藻桴粥干咎根车怪哉乖中官邸官司贵溢黑藓红定涣尔冰开贱辈交兑接待站计节极图考篮空见兰莸敛锐灵床令显林岫卢至莫敢谁何南风歌缥李浅智穷辙啓首三凤三两胜利油田试效淑候私立痛不可忍通敌通脚屠何穨毁妥帖歪八竖八伟而乌爱险言宵遯小使笑睃挟细拿粗